26 洛阳大案(四)26(1 / 2)

三人来到楼下,迎面走来一名二十出头的大理寺护卫,只见他双手捧着一个黑漆漆的东西,乍一看好似一把吃饭用的短勺。

邓稷和倪昞看了半天,竟然无从判定这是何物,二人互视一眼又看向路远,心说既然是你让找的那你一定知道这是何物。

路远接过这个貌似勺子的奇怪之物,用手粗测了一下物件的长度,又摸了摸前端貌似勺头的部位,最后将它放在手心掂了掂。问那位年轻的护卫一共找到几个这样的东西,护卫回答一共找到三个。最后又问,这三个东西分别出现在什么位置,并示意他在地上画出来。

护卫从地下拾起一块被烧黑的瓦片,在地下画了一个正方形,以此来表示西祥楼的楼基。然后在正北墙面的内外两侧各画了一个小圆圈表示发现“勺子”的位置,又在正方形的中央位置画了个圈表示第三只“勺子”的位置。

路远点点头,让他回去继续找找,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发现,护卫应声退出。

转过身,路远看着一脸茫然的邓倪二人,笑着拍了拍倪昞的肩膀,然后将那个“勺子”一样的怪物递给倪昞。

倪昞慌忙伸出右手接住。

路远这才不慌不忙地问道:“倪大人,这西祥楼里堆放的除了先帝的书稿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书籍或者什么令人感兴趣的东西?”

“路大人有所不知,这西祥楼原名叫西语楼,十五年前先帝降旨将西语楼改名西祥楼,自从改名后,公良掌院就一直将此楼空着。直到先帝仙驾,才将先帝的遗稿陆续摆放进来?故此楼内只有先帝的遗物,并无他物。”倪昞缓缓答道。

“西祥楼原来叫西语楼?倪大人可知先帝为何将原本相互对应的四个名字,突然改掉其中一个?”路远察觉到这其中一定藏有什么秘密。

“东听、东语、西听、西语,对呀这四个楼的名字原来相互对应,西语改成西祥的确有点奇怪。”邓稷也颇感好奇。

“倪某是十四年前才到的翰林院,至于先帝为何将西语楼改成西祥楼,在下的确不知。”

“那倪大人又是如何得知西祥楼改名一事?”

“多年前,公良掌院在一次闲聊中,偶尔提及此事,倪某侧耳听到而已。”

路远单手抱胸,另一只手托着下颚,有几分好奇地看向倪昞:“倪大人真的好记性呀!”

“路大人过奖了,倪某一介书生别无所长就是记性好。”

路远微微一笑,叹道:“看来这事只能问公良掌院了。”

邓稷在一旁问道:“路大人,这西祥楼改名都已经十五年了,难道这次走水案和改名有关?”

路远没有理会邓稷,而是看着倪昞慢慢说道:“万事都有关联,一切皆有可能,不然那孔明灯为何单单要烧这西祥楼呢?”

邓稷本想说,不过巧合罢了,但又想起刚才路远那没心没肺的笑声,赶紧打住了话头,将到嘴的话又吞了回去。再细细品味,才觉路远话中似有所指,顿感这个年纪轻轻的“洛阳第一神探”绝非浪得虚名,不禁对路远心生几分敬畏。

这时路远从倪昞的手中重新拿回那把“勺子”,说:“倪大人,当时翰林院从宫里接过先帝的这些遗物,可有登记造册?”

“这个自然有的,所有的花册都在不闻轩的规记房里,路大人若是要看倪某这就去拿。”

“不急!路远要出去一趟,倪大人派人慢慢找来就行了。”说完便施礼告辞,转身朝翰林院南大门走去。

邓稷忙丢下倪昞,追上前问:“路大人这是要去往何处?”

“去工部。”

“路大人去工部做什么?难道路大人怀疑工部的刘主事与此案有关?”

一直走到丙东大街上,路远才对邓稷说道:“难道邓大人对这些‘勺子’不奇怪吗?”

“这个真的是勺子呀?”邓稷瞪大了双眼,怎么也不相信怎么会有几把勺子出现在火案现场,口中喃喃,“谁会丢几把勺子在这里?”

“是不是勺子,到了工部就知道,顺便查查那个刘主事。不过既然邓大人让下官来主理此案,下官有个小小的要求还请邓大人务必答应才好。”

“别说是一个小要求,就是刀山火海邓某也在所不辞。有任何要求,路大人但说无妨。”

路远内心里哭笑不得,心中暗忖:果真是个老油条。

“从现在开始,邓大人能否守口如瓶,不要对任何人、任何人,说起案件侦破的任何细节,邓大人能做到吗?”

“任何人?路大人的意思包括翰林院的人吗?”

“包括皇后和陛下,邓大人能做到吗?”路远语出惊人。

“陛下?”邓稷脸色大变,“路大人在说笑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