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一晃三年,京城之变(1 / 2)

姬昊的脑回路太快,蔡邕一时之间,都跟不上他的节奏。

“将军莫拿这事开玩笑,就算贞姬耽误了婚配,现如今只能找续弦之夫,也没有跟妹妹同嫁一人的道……”蔡邕本想拒绝。

但他不是笨人,反应过来后,却是眼睛一亮。

姬昊没娶妻,曹操催促什么?

当然是因为一个无妻无子的主公,不让人放心——万一哪天姬昊打仗死了,他的基业谁来继承?

群龙无首,姬氏集团岂不是顷刻间,就要分崩离析?

下属奋斗多年,结果功名富贵一场空,谁能受得了?

因此,不仅要催促他结婚,还要催促他多娶多生,子嗣太多夺嫡之争搞得鸡飞狗跳,那一丁点都不尴尬。

要是没有子嗣,辛苦打拼一辈子,最后江山给了别人,那才尴尬。

董卓也是个有能耐之人,为何进京之后,完全变了?

不是权力腐蚀了他,是他无后,只有个侄子!

那还努力打拼个屁?

现在姬昊所掌握的优势,一众下属都知道,只要不分崩离析,未来必定可以称霸天下,纵然不能一统,也绝不会输给任何人。

那么,孩子就必须有了。

有传承,他死了,集团就不会散。

没孩子,他若出点意外,是赵云能服了曹操,还是曹操能服其他人?

周仓都不服别人!

在这种情况下,姬昊一口气娶了蔡邕两个女儿,那是什么问题都没有——世家大族,联姻不会两女同侍一夫,因为只能有一个正室。

但若是有成龙之心,那偌大的后宫,可容得下很多人。

两个女儿一起,反倒是有了照应。

蔡邕能教出曹操那种奸雄,自己也被天子流放,吃尽了苦头,都能跟董卓亲近,自然脑子里没什么“汉室大于天”的想法。

想明白之后,当即就说:“当然,如果主公愿意,自然毫无问题!”

同时,也在心里嘀咕:夫人让女儿来送饭,故意的吧?

以前也不是没在外奔波过,也没见女儿送过饭!

“不急不急,咱们炎黄子孙,讲究的是双方自愿,先处着,等她们……”姬昊想说等她们再长大点,可是刚回去,收到消息的郭嘉、陈宫、荀彧,就纷纷来逼婚。

姬昊都二十多了,还没成婚,没有子嗣。

他们实在担心。

因为人过三十,在这个年代就“不惑”了,离死不远了!

“等等,聘礼还没送呢!你们先把人送过来是什么意思?人家爹娘……别在外面锁门啊!明天我怎么出去?”

……

三年多的时间,一晃而过。

在这三年里,姬昊于上游修“承天渡”,用水泥将两岸包裹起来,已经打造成了铁桶,按照“小产权六层楼”模式修建民房,加厚一面墙,修筑出了二十米的城墙。

除非用云梯、投石机去攻打,否则几乎不可能越过。

渡口也已经修成。

特别是在拿下青州的地盘后,姬昊找到了铁矿石,大肆开采,已经弄出了极其类似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在黄河之中,修建了一座大大的“承天桥”。

彻底贯通南北。

以此为根基,向外销售从青州得到的精盐,早已积累了大量财富。

青州世家更是被治得服服贴贴:在杂交水稻推广开来后,他们领了补贴,本以为稳赚不亏,结果姬昊那边直接亩产五百斤开外。

去掉两石补贴之后,竟然还能剩余两石。

地还是他们在种,姬昊白得。

各大世家自然不甘心,想要收回土地,但面对已经取得民心的姬昊,白纸黑字契约写着三十年,他们又不敢反悔。

只能暗中使一些小手段,比如收成的时候,用普通粮食替换掉杂交水稻。

偷天换日取稻种,在没有合作的私地种。

结果,第二年收成惨淡,截留的稻种根本没有那么大产量——这个时候,荆州百姓已经富裕起来,家家存粮充足。

百姓也普及了简体汉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