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进驻榕城(1 / 2)

建州衙门里的文武骨干连续开了足足六个时辰的会议。

这次骨干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关于义宁军的建制和编号,自然由陈超来主持。

作为建州团练史兼领义宁军防御史,陈超集思广益,积极听取了陈岩、侯伦和范辉等人的发言。

“我以前当兵的队伍,三个人一组,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关系很牢固。”范辉说。

“小组不固定,固定的一个队伍至少五十人,可从中选出五个负责人。”陈岩说。

“远途征战,必需要有辎重兵,数量还不能少,其余还要有步兵,马军,弩手,弓手,跳荡队,奇兵队。”候伦说。

在会议的最后,七嘴八舌总算初步确定了义宁军的编制,陈超做出了一系列的总结,大体如下。

“义宁军以队作为最稳定的基础单元,无论是训练、行军、结营、布阵、作战,队都是最基本的战术单位。”

“士卒每五十人结成一个大队,从中选出五人分别担任押官、队头、副队头和左右傔旗,剩余四十五个战兵分成五个中队,每个中队九人又分成三个小队。”

“十大队成一营,一营计五百人,设置什将一职。以八个营即四千人为一军,设置都指挥使一职。”

“每队给一支旗帜,行动时引领队伍,驻立时立于队前,驻扎时立在营帐旁边。各营可在旗帜上标记不同的图画,教本队本营的士兵辨认。”

“一军共有八十队四千人,其中战兵二千八百人,五十六队,辎重兵一千二百人,二十四队。”

“战兵中,步兵二千人,四十队,骑兵八百人,十六队。步兵中,弩手八队,弓手八队,跳荡十二队,奇兵十二队。”

“跳荡是先锋精锐士兵,奇兵以正合以奇胜,是预备机动队,辎重兵拟战日押辎重遥为声援。”

“临阵作战时,四十队步兵中会有六队被抽调出来,组成一个中军,居当军中心,负责警卫和充当最后的预备队。”

“余下的三十四队则被分为相等的前后两阵,前阵为战队,后阵为驻队。前后阵均包含弩手、弓手、跳荡和奇兵队,全员装备长枪、弓箭、横刀和铠甲。”

“在战队之前,抽调精锐力量,组成战锋队,装备陌刀,作为肉搏陷阵的先锋。”

“建州之兵人数已达万人,义宁军至少可编出左右两个军的规模,余者编入守备军,用于护卫州城和州衙。”

“义宁军左右二军和建州守备军,各置一个都指挥使、一个都虞候。”

“义宁军左军都指挥使徐归范,义宁军右军都指挥使范辉,建州守备军都指挥使刘翱。”

“义宁军左军都虞候廖彦若,义宁军右军都虞候吴光,建州守备军都虞候余钦。”

“以上,全军整编在即,择日南下增援福州。”

三日后,陈超统领八千义宁军左右两军出建州往南,向福州进发。

如果时机凑巧,那么黄巢撤离福州之日,陈超便可趁虚而入,领建州之兵顺势接管福州城防。

因此,陈超并不着急,而是慢慢悠悠,一路寻找土豪征收保护费,同时招纳壮丁扩大兵力。

陈超早想好了几个口号,用于宣传征兵征饷的口号。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今日的付出,是为了明日的回报。”

“到了军中就是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建州兵,义宁军,朝廷敕,天子诏,除余寇,抚乡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