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回笼16(1 / 2)

王北勋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一听说基地准备新建场地,他就立马为张驰拉来了大笔赞助,再加上张驰举棋不定时,他又给出了连环计的第二计,他将和张桥进行合作。

张桥的项目是太空无人工厂,在谈下温相序的项目后,发电细菌的实验则成了前置项目,虽然细菌的培养,通过温相序留下来的技术进行地较为顺利,但在太空实验成功前,一切都只是充满可能性。

在第三轮考核后,王北勋与张桥进行了一次秘密会面。

两人达成了合作洽谈。

王北勋身后的国家电网本来就准备投入空间太阳能电站项目的考察,这个大型项目的核心技术就是微波输能技术,其中输能输的就是未来最方便最清洁的新能源——太空太阳能。

国内的电费比大多欧美国家便宜很多,但这不代表能源方面就不稀缺了,全靠国家财政在补贴民用能源,可一到夏季,也有部分城市会有电力方面的缺口。

而微波输能技术能将电能转化为微波,通过特定的设备直接传输给地面,地面再将微波转化为电能,这项技术听起来很尖端,其实家用微波炉采用的就是电能转化微波,只不过用途上是加热食物而已。

如果太空细胞发电站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成效,看似遥远的微波输能技术无疑是另一出路。

王北勋和张桥刚好一人是太空体验官小组的,一人是太空任务专家小组的,两人各自把原配伙伴拆走,既互助,又把激烈的名额让出了两个位置,张驰打着灯笼都找不到比这更妙的主意。更何况内定了王北勋,也就是内定了张桥。

周启明不知道王北勋已经改写了游戏规则,他接收到的讯息,是在劝他赶紧悬崖勒马,不要再刷新离心机纪录了,这也确实是委婉表达给他的意思。

“离心机那边,我可以不再去挑衅陈弈,但要让我不冲记录,除非他有实力把我甩在后面。”他不打算告诉王北勋关于幽空的事,也不指望他能理解自己。

王北勋叹了口气。“唉,这个节骨眼上,你要化玉帛为干戈吗?”

“我有我的理由,你有你的立场,各自坚定,各自安好吧。”

电子屏幕里,陈羽娇已经脱掉了装备,起身离开训练舱,周启明站起来做准备去了,留王北勋一人在原地烦躁地搓脸。

教员已经习惯没有人愿意和周启明一起训练了,在听到他要加到8.2G时,还是惊讶了一番。

这个消息由陈羽娇带到了等候室,裴夕和同组的学员无一不露出佩服的眼神看向屏幕。

王北勋看了眼屏幕上,G值不断提升的数据,以及数据旁周启明坚定的表情,他惋惜地摇摇头离开了等候室。

裴夕注意到了那位基地名人的离开,很快她又把注意力放在了屏幕上,重力加速度已经飙升到了8.2G。

在大家的屏息注视下,屏幕中,那个平时训练几乎眼睛都不会眨的男人,居然在这样的高强度中眼睛闭合。

周启明竟然晕厥了?

这个训练项目每天都会有人在过程中晕过去,此时见到周启明晕厥,大家伙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担心还是该松一口气。

有进入幽空前的黑视作为缓冲,周启明虽然近三年没有踏入过这个极为熟悉的地方,但迅速入耳的叫喊声和脚步声汇成了火灾进行时的交响乐。

为了这一刻,周启明在脑海中练习了无数次。

现在,就是争分夺秒的时刻。

衣柜的门被他推开了,烟雾已经在天花板堆积了一层,以至于上面的吊扇都只有朦胧的影子,宿舍空荡荡,地面有慌乱之间跑掉的童鞋。

这和幽空的最初形态是不一样的,但更接近当年的真实状况,周启明原本差点在柜子里睡到被烧死,那时候睡午觉的他被杂乱声吵醒,发现宿舍的人都跑光了,双侧楼道也被火焰占据了,不得已才从三楼往下跳的。

此时刘芊正在最后检查每个宿舍,几名小孩哭哭唧唧地站在廊道里,周启明快速地冲进旁边的管理员宿舍,先后搬出了三张桌子,把它们组合成倒下来的L形状,放在了廊道中间,又趁着刘芊走入另一间宿舍的工夫,从杂物间搬出了高两米五的木梯,费了大力气才把木梯一头卡进桌子和护墙之间,而木梯的另一头在三楼到四楼之间的空中。

这是周启明用失败累积出来的经验,连刘芊发现他的时间也在计算之内,等她着急忙慌跑到这堆弹射装置时,周启明已经爬到了木梯对外的那一侧,富有弹力的梯子摇摇欲坠,是桌子没有抵住,但是刘芊一边伸手扶稳梯子一边焦急大喊着让周启明爬回来。

底下的人还没布置好接人的床单,大家在惊呼中高仰着脖子看周启明爬到了梯子的最顶端,并且还十分危险地蹲在了最上面的那一级上,这还没结束,周启明居然站了起来。

所有人在这一刻忘记了火灾,眼里只有稍有不慎就会从3.5楼摔下来的周启明,刘芊除了死死地掌控着木梯和桌子,已经担心地说不出话了。

周启明站起来的瞬间身体前倾,双手撑住了四楼的墙体,要知道四楼不像三楼那样有可以一跃而下的护墙,福利院的这栋楼内侧,一楼是院子,二楼是防护栏,三楼是更高些的护墙,四楼则是封闭式的墙体,周启明头顶的位置,是图书室的窗户,开着的窗户。

他一切行动的最终目标就是这扇窗。

周启明的双手给出了以他的身板能使出来的最大反推力后,木梯往后弯曲了接近四十度,随后快速反弹回去,这个胆大包天的小孩在众目睽睽下,竟然在木梯回绷时,借助推力跳到了空中。

抓住了!周启明的双手死死抓住了窗沿,这已经是曾经的他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了,有以前失败的经验,他知道以自己十岁的肌肉耐力,根本撑不了多久,更做不到抓着窗沿就能爬上去。

“刘妈!梯子!”小朋友们都是这样叫刘芊的。

回过神来的刘芊推开桌子,咬牙把木梯抬了起来,托举到了胸口位置,这才把梯子的顶端重新伸到了周启明的脚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