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草原雄鹰(1 / 2)

淳于越,扶苏之师,儒家泰斗,其言论自然代表了儒家一派的立场:“秦国历来以战止战,即便深知战火将给百姓带来苦难,亦当坚定不移。将七国合而为一,不仅可减少战乱,更能减缓生灵涂炭的速度。故此,若战事难免,便须速战速决,且务必果断。”

此刻,朝堂之上,非无大臣欲发言。然而,目睹己派领袖已陈词,作为臣属与政客,岂敢在此时挑战上位?更何况,今日发言者非独淳于越,更有百官之首——丞相李斯。谁人愿冒失宠之险,与李斯为敌?

“李斯,起草诏令,命蒙恬肃清六国残余势力,至于项羽,则交由韩信与陈平处置。朕欲一睹他们真正的才能。”

英雄自有英雄的相惜,韩信,战场上的英雄,决意赋予项羽一场英雄所配的尊严。于是,他下战帖,邀项羽至九里山,意在于此地布下天罗地网,铸就一场流传千古的决战。

项羽,以英雄自居,却非愚鲁之人。他未轻易应允,韩信却已言明:若项羽能突破重围,秦国的威严将不复存在。此乃韩信的阳谋,算准了项羽对楚国名声的重视。

果不其然,项羽接到战帖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挑战。

随着战书下至,留给了双方各半个月的准备时间。

九里山中,韩信布下十面埋伏,使项羽陷入垓下的绝境。项羽力图突围未果,四面楚歌声中,心生疑窦,以为楚军已尽归汉。在营帐内,他与虞姬共饮诀别之酒。虞姬含泪自刎,项羽悲愤之下,冲破重围,却在途中连连遭遇埋伏。至乌江之畔,他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遂在江边拔剑自刎,结束了一代霸王的传奇。

冒顿,草原上的雄鹰,已展翅而来。

他以弑父之举自立为王,首次将北方草原统一于一旗之下,建立起一个庞大而强盛的匈奴帝国。

系统警报声中,李寅的面色逐渐转为凝重。张良,这些日子以来一直伴随他左右,目睹了无数奇迹的发生。魔镜能映照出一切已发生或即将发生之事的片段,这些片段令张良震惊不已。李寅还向他展示了魔镜的更多功能,包括听读历史资料和书籍。然而,这些功能极为耗电,最初十天需充电一次,随着频繁使用,变成了两天一次。无奈之下,李寅不得不为张良另寻一个备用魔镜,花费了两千多大洋。自张良初见李寅之日起,所见的便是那位绝世佳公子,面带自信与从容。然而今日,张良却见李寅面露忧色,纠结与不确定性交织于其眉宇之间,这是他前所未见的。

张良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遇到了一件令他心跳加速的事情,面对李寅这样的对手,对张良来说是一种梦寐以求的挑战,然而,当他得知李寅竟还有一位对手时,张良对这位神秘人物的兴趣愈发浓厚。李寅随即向张良透露,这位对手便是萧何,尽管他目前仅是沛县的一名小小主吏掾,但历史的车轮在某个时刻转错了方向,这位当代的智者竟成了叛徒,暗中与冒顿联络,主动成为其向导,引领着40万大军南下,如今已抵达马邑。

想象那即将到来的白马之围,李寅不禁的有些紧张,但更多的还是兴奋,因为他可以和萧何下一局,看看孰胜孰负。若自己胜了,原本已定这历史,却因我之降临而改写。蝴蝶之翼并未使那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放缓,反而加速了它冲向未知命运的步伐;思及此处,李寅由兴奋变得亢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