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 / 2)

李寅巧妙地回答:“我看到过。”这句话既没有直接回答去过与否,也留下了一定的神秘感,显示出他拥有超越常人的见识。

李寅进一步阐述了他的策略:“进入西域有两道路线可供选择,自玉门关、阳关西出,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他的描述不仅提供了具体的地理信息,也指出了通往西域的两条重要路线,为秦国的外交和军事行动提供了战略性的建议。

李寅的策略和建议,不仅涉及了对外的外交政策,还关联到了内部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他向嬴政和扶苏提出的人选“陈平”,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智谋之士,虽然此刻的陈平还默默无闻。

“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和奄蔡焉。”李寅详细地描述了通往西域的北道,为秦国的西进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扶苏认真听取了李寅的建议,并询问道:“不知先生有没有推荐的人选?”他在寻找一个合适的使者,一个能够担当重任,出使西域并与匈奴等国进行谈判的人。

李寅稍作思考,提到了陈平:“陈平。”他知道陈平具有非凡的才能,虽然现在只是一个村子里的混混,但他的潜力和智慧是毋庸置疑的。

陈平在村里的名声有些特别,他以克妻而闻名,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才华。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看书,偶尔散步,生活虽然贫穷,但精神世界丰富。

当李寅提到陈平时,一个内侍突然跑来,手捧一道圣旨。随着扶苏接过圣旨,李寅的游戏空间也出现了这道圣旨的副本,紧接着这道圣旨也神秘地出现在了阳武,即今河南省原阳县。

在唐朝,内侍通常是阉人,很难被假冒。当地的里长和耆老确认圣旨无误后,一同前往陈平家。圣旨宣读完毕后,陈平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官员。由于陈平家境贫寒,里长在内侍宣旨完毕后,机智地给予了打赏,以此感谢内侍,也确保了陈平能够顺利地开始他的新生活。

张姓在村里是一个大家族,里长作为家族的领袖,对村里的事务有着不小的影响力。陈平虽然家境贫寒,但他的外表和才华却赢得了不少赞誉。若不是因为他的不幸命运,他可能早已成家立业。

里长看到陈平成为官员的机会,便私下里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我给你做主,保媒拉线把我家侄女指婚于你,如何啊?”这不仅是对陈平的一种关照,也是里长巩固自己影响力的一种手段。

陈平虽然内心愿意,但他也明白不能显得太过急切,于是他表现出一些为难:“可不知道世伯是否愿意把他女儿许配给我?”这种微妙的态度,既显示出他对里长的尊重,又为自己留下了一些谈判的空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