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洪都大战结束5(1 / 2)

也许,世界上真的存在所谓的真命天子吧!

负责守城一方的总指挥乃是朱文正,而其他参与此战的主要将领还包括邓愈、赵德胜等人。至于攻城方,则由陈友谅亲自挂帅,并带领一众将领前来。

这是一场,两万人挑战六十万人的闹剧,但奇迹的是那两万人获胜了,所以朱元璋成了最大的赢家。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强大的陈友谅,与弱小的朱元璋,上演了此消彼长的一幕。

陈友谅六十万万大军猛攻了三个月,都没有攻破洪都。更是在洪都攻防战上上演了历史上最经典的一场战斗,那就是当时洪都城被陈友谅的军队攻破了城墙,有一部分直接坍塌了,朱文正命人一边修葺城墙一边抵御攻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居然奇迹般的守住了洪都。差不多九十天的坚守,足以耗尽了陈友谅六十万万大军的所有锐气。

最终的结局却是出人意料,陈友谅看到朱元璋被张士诚拖住。企图在朱元璋背后捅刀子的陈友谅反倒把自己给刺伤了。他不仅损失了六十万大军所需的大量粮草,而且士兵们也伤亡惨重,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朱标还记得历史上对于这次战役曾有过这样的评价:“这场战役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守城战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范例,它对元末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且重大的影响。”

朱标也在心里思考着洪都的地理位置:“洪都,应该是坐落在鄱阳湖与赣江交汇处,自古称“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朱标也从前身的记忆中回想起来:“自从朱元璋掌控了江西一带之后,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陈友谅便一直觊觎着朱元璋的势力范围,妄图将其吞并。然而,陈友谅曾多次东征,却都未能得逞。”

这一次,陈友谅亦未能幸免。在这个决定性的时刻,陈友谅也未能逃脱命运的魔咒。

朱元璋深知此次出征的重要性,他亲自指挥筹备,调配粮草军备,谋划战略战术。

朱元璋精心谋划,秣马厉兵,一切都已准备就绪。此刻,他胸怀大志,决心要一举击溃敌人。

朱元璋站在船头,风吹动着他的战袍,他的眼神坚定而决绝。身后是一片壮观的景象,数千艘战船整齐排列,旌旗飘扬,二十万大军肃穆无声,只待他一声令下。

随着朱元璋的一声令下,他亲自率领着二十万雄师,旌旗蔽日,数千艘如巨龙般的战船扬帆起航,驶向远方。船队破浪前行,磅礴的气势回荡在浩瀚的江面上。他们带着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毅然踏上征程。

朱元璋身先士卒,英姿飒爽地站在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毅和决心。士兵们身着鲜亮的铠甲,手持锋利的武器,士气高昂,严阵以待。

江面上波涛汹涌,战船乘风破浪,发出震撼人心的轰鸣声。每一艘战船都装备精良,旗帜飘扬,彰显着朱元璋的强大实力和威严。

随着朱元璋的一声令下,战船如离弦之箭,迅速驶向敌军。战场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这是一场生死较量,也是荣耀与胜利的争夺。朱元璋的军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陈友谅的防线,他们毫不畏惧,奋勇杀敌。

整个战场陷入一片混乱,血腥与厮杀交织在一起。但朱元璋的军队训练有素,配合默契,他们以顽强的斗志和无畏的勇气,逐渐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陈友谅的军队在朱元璋的猛攻之下渐渐溃败,无法抵挡这股强大的力量。

最终,朱元璋的胜利之势不可阻挡,他以智谋和勇气赢得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战场上残阳如血,映照出朱元璋的赫赫威名,他的霸业从此踏上新的征程。

洪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场战役直接影响到了朱元璋称霸天下的伟业。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此时朱标还年幼,没有直接参与洪都保卫战。

洪都保卫战期间,作为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在战争期间承担了一些职责。负责关心士兵和百姓的福祉,采取措施减轻战争带来的影响。

洪都保卫战的胜利对朱元璋的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他后续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而朱标在逐渐成长,并在老朱建立明朝后会被立为皇太子。

朱标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每天都会跑到母亲马秀英跟前,然后装作迫不及待地询问:“娘,前线的战斗情况如何啦?爹何时才能归家呢?”

而马秀英则一边忙碌着手中的活儿,一边心不在焉地回答道:“或许用不了多久就能回来了吧,至于回来的时间,我也无从知晓啊。”她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手中的活计,仿佛那比朱标的问题更为重要。

“标儿,你若是想知悉更为详尽的消息,不妨去瞧瞧那从战场传回的邸报吧。”马秀英回首,瞥了朱标一眼,嘴角轻扬,似笑非笑地说道。

朱标觉着马秀已然洞悉了自己的心思,便微微一笑,应道:“好的,娘,您忙吧,我这便不叨扰您了。”

朱标踱步而去,来到老朱惯常处理事务的房间,推开门,迈入其中,屋内空无一人。现今众人皆忙碌得很,有的随老朱奔赴前线了。

朱标行至书桌前,拾起那从前线战场传回的战报,凝眸细阅起来。 看完之后,,也没有什么重要的消息,仅说明了战场上取得了胜利,具体细节却是只字未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