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洪都大战开始4(2 / 2)

“大明也算是一个出色的朝代,马皇后那在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代贤后啊。老朱虽然说有点小心眼,那对朱标也就是我,那是好的没话说了。算了,不想这些没用的了事。既然来了,怎么能够不做点事情。”想到这里,朱标傻笑着发出声音,看了一眼周围没人后,急步回到自己的住处。

时间如梭,转眼即逝,现在已经到了至正二十三年,现在朱元璋已经是吴王。每次战役结束后,都需要处理战争带来的各种善后事宜,如安葬死者、救治伤者、重建城池等。

作为朱元璋的长子,朱标也会参与这些事务的处理,协助老朱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这时的朱标作为世子,需要学习治国理政的知识和技能,研读经典著作以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治理水平。

至正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应天外滩江北大桥,此时率主力船队赶到的陈友谅,发现桥是石桥不是木头桥,因此中了朱元璋的伏兵之计,陈友谅见大势已去,大败后逃向九江。

至此,老朱又为朱标打下一片江山,占领安庆和信州。老朱这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直接攻打陈友谅的老巢,收下了江临和歇阳。

这时候,张士诚这犊子吧,不讲武德,背后搞偷袭。要摘朱元璋的桃子,这可把老朱气的不轻,开始和张士诚打了起来。

朱元璋正和张士诚火热交战中,陈友谅却趁机集结大量的兵马。多达六十万左右,陈友谅带着这六十万大军直接南下攻打洪都。

此时的朱元璋腹背受敌,他只能派遣朱文正挂帅出征。正是朱标的堂兄朱文正,老朱的侄子。朱标和朱文正见过几面,聊过几句。是个很有才能的人,战斗时更是勇猛无比。

但就是性格有点放荡不羁,朱文正在战斗前还招来了歌姬寻欢作乐。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朱文正看到陈友谅大军来袭。

兵临城下后。朱文正却在此时鼓舞军心,战斗前召开军事会议。难以想象平日吊儿郎当的朱文正却在关键时刻有所担当。

“城在人在,我等誓死守护洪都城。”朱文正在战前动员喊出响亮的口号。

朱文正又立即分兵守住要害,将仅有的2万人马兵分五路,各自把守到洪都的五个城门口。

朱文正命令士们:“一定要严防死守五个城门,不要让敌人攻破城门打进来。”

就这样,洪都保卫战正式打响。

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压境,对城墙一泼接一泼的不停攻击。双方打的你死我活,守城的在等待援军到来,拼命的死守城墙;攻城害怕援军太早赶来,不要命的猛烈攻击。

朱文正亲自登上城楼,为了鼓舞斗志,率领亲兵和士兵们一起战斗。就算是用身体拖也要拖到援军到来,用手中卷刃的大刀挡住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

陈友谅的军队实在太多于自己守城这方,朱文正也双拳难敌四手,与其一同守城还有以后的大明名将邓愈,赵德胜等人。

朱文正让邓愈带领剩下的火枪队绕着城墙,对着陈友谅的大军不停的点火射击。自己带着士兵正面防守反击,大家都是不要命的在战斗。

战场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陈友谅的军队在朱文正和邓愈等率领的士兵猛攻下,逐渐陷入混乱。

朱文正身先士卒,他挥舞着长剑,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阵,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地。邓愈则率领着火枪队精锐,如旋风般驰骋在城墙上,他们的冲锋让陈友谅的军队防线摇摇欲坠。

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面对着朱文正和邓愈等人的顽强反击,开始显得疲惫和无力。士兵们的士气逐渐低落,防线不断被突破,战场上到处是倒下的士兵和破碎的旗帜。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陈友谅军队的败势已经无法挽回,他们最终只能选择撤退。朱文正和邓愈等人乘胜追击,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陈友谅被打的郁闷的说道:“朱元璋的座下猛将如雨,有此等部将,何愁大业不兴,若是为我所用,势必一扫天下。”

就这样,打来打去的整整打了三个月啊,如同一部惊心动魄的战争史诗!

当朱标得知这个消息时,不禁陷入沉思:“谁能如此轻松地用区区五百一千人便能攻下一座城池?陈友谅可是率领着六十万大军,苦战三月仍未能攻克,六十万哪!陈友谅能够登上这个位置,难道会是个草包吗?亦或是有钱人家的傻少爷?显然都不是,在这乱世中称王称霸的,无一不是有头脑的狠角色。”

朱标也是为自己的苟道精神而感到自豪的道:“还好我聪明机智,没有过多的轻狂与造作,只是默默地发展自己的实力。历史终究只是历史,它所记录的事情不过是提供一些参考罢了,切不可过于较真。”

时局动荡,瞬息万变,如同风云变幻的天空,让人难以捉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