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4(1 / 2)

当我的记忆像山涧溪流一样,不断地流向回忆深处的时候,我发现那次青海之旅中,最动人心魄的经历,发生在我们去往坎布拉自然风景区的路上。现在,我的眼前浮现出当时的所有场景,种种情绪涌上心头,时空交错在一起,我的所有感知都变的恍惚不定,分不清今时与往日。

为了能够当天往返,我们早早地起床,在酒店用完早餐后,带着提前准备好的旅途食品(面包、饼干、酸奶、水果、饮料和水)就出发了。车子刚驶出酒店停车场,李莫尔就打开了汽车导航。虽然,昨天迷路的经历也很美好,但今天我们并不想错过目的地的风光。

今天我们要去的是以丹霞地貌著称的坎布拉自然风景区,这可是我提前在网络上查看了旅游攻略和景区介绍后,选定的地方。我对这里充满期待,因为在此之前,我从未领略过丹霞地貌的自然景观。所以,即使我们的目的地距离XN市131公里,要途径四个县——湟源县、贵德县、化隆县和尖扎县,才能抵达,我也一定要去看一看。对于我的要求,李莫尔自然欣然答应。他甚至还在查完路程后,特意拉着我去了趟超市买了许多食物和水。实际上,我们每次外出,无论是长途还是短途旅行,他总是想的比我周到,我在他面前可以毫无顾虑地做个不谙世事的女孩。

车子发动了,他一边开车,一边拿起手边的咖啡呷了几口。我坐在他身边,睡意尚未消散,我一连打了好几个哈切。他建议我调低座椅再眯一会儿,但我并不想错过沿途的风景,便也喝了几口咖啡提神。

我们的困意很快就消失了,因为车子一驶出XN市区,放眼望去就全是美景了。我们又回到了旅行时的亢奋状态中。似乎没什么事儿能破坏我们的好心情了,即使我们出门时,天气阴沉沉的,空气中透出寒冷的气息。我们提前看了天气预报,知道今天不但不会下雨,而且还会在上午10点钟的时候出太阳,气温也将随之升高。我们对天气预报并不十分信任,但对我们心中的喷涌的热情和期待非常信任。

此时,我们正行驶在湟源县的公路上,眼前是起伏绵延的山峦。路上车辆稀少,窗外的山色不断地后退又不断地重现。从湟源到贵德的路段,我们几乎没怎么留意车窗外的风景变幻,因为这段路我们昨天已经误打误撞地走过一回了。我们一直在聊天,对这几天的旅行见闻如数家珍般谈论了一番,我们对青海的湖光、山色、沙丘、草甸、羊群、牧场赞不绝口。而且,还就此衍生出一些关于大自然与人的关系的讨论。我们聊的很起劲,不知不觉就穿越了湟源县的高速路段,进入了贵德县境内的高速。导航这一次很负责,没有引错方向。

我们的车子在山川间行驶了一会儿,便来到了一处山口。我远远看到路口有几个摊贩,她们每人面前放着一个背篓。当我们的车子越来越靠近这些背篓的时候,这几个摊贩操着一口混着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冲着我们直吆喝“自家种的酥梨又大又甜,来尝一尝吧”。

我们把车停到路边,朝她们走了过去。我发现这些摊贩全是女性,总共就五个人。她们看上去并不年轻——我猜测她们的年龄都在45岁以上,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抹高原红,额头和嘴角处沟壑纵横,像极了贵德的地貌特征。她们每个人都在冲着我们微笑,看上去既诚恳又充满期待。

我们一前一后走到了她们跟前,看见她们背篓里堆放的水果都一样,都是翠绿色的梨子。我很惊讶,心想她们怎么会挤在一起买同一种水果呢?难道她们不担心,卖出去水果的那个人遭其他几个人的嫉妒吗?

正当我为这几个摊贩感到迷惑不解时,我听见了李莫尔的声音:“给我来几个。”我抬起头看见他,正从第一个摊主的背篓里挑梨往塑料袋里放,大约放了三四个后,他对摊主说,“称一下”。接着,他又走到那个第二个背篓跟前,也往塑料袋里放了三四个梨,之后,把袋子递给第二个摊主称重。紧接着是第三个摊主、第四个摊主、第五个摊主。最后,他向那些摊主们一个个付了钱。

我站在他身边,觉得他的举动既温暖又不可思议。我说他追求这样的公平,没有意义。他说对于农民来说或许不一样。我想起了小时候,我父母在秋收时,因为粮食多卖了几十块钱而欢喜庆幸的情景,心里涌起一股热潮。我心想,这就是我爱的人——他那么睿智,又那么善良。在日常生活中,他总能够从一些普遍事物中,寻找到切入点,发现事物背后的本质与根源。在日常生活之外,他也能够自然而然地,在那些看似充满矛盾或者尴尬的事物中,找到平衡。更重要的是,他所寻求的平衡,是一种善意所驱动的平衡。

车子继续向前行驶,导航提示我们即将到达黄河大桥。李莫尔饶有兴致地跟我讲起了“天下黄河贵德清”的原因。我听的津津有味,热切地期待着领略清澈碧绿的黄河水。那可是我从未见过的自然奇景。

大约二十分钟后,我们横穿了黄河大桥。透过车窗,可以看到青绿色的黄河在宽阔的河道上奔流向前。我惊叹着,急忙拿出手机,按下车窗,拍起照来。李莫尔见我激动的忘乎所以,就问我要不要停车拍照。我欣然答应。我们下了车,站在路边,对着雄伟的黄河大桥和桥下奔涌的黄河拍了好几张角度各异的照片。最后,我们也拍了一张合影(不过,这张合影只能看到我们身后的黄河大桥,黄河水几乎没有入镜)。

几分钟后,我们再次上路。时间已近中午,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照耀在沥青路面上。车里暖烘烘的,我有点昏昏欲睡。“你睡会儿吧。”李莫尔说。“我不睡,我要陪着你。我只是有一点点困了,开点窗就好。”我按下了车窗,一缕风从窗缝里挤进来,带来丝丝凉意。我靠在椅背上,眯着眼睛目视前方。李莫尔戴上了墨镜,他一边开车,一边跟随着车里的音乐哼唱着。

大约半个小时以后,我们的车子被横在正前方的金属围栏挡住了去路。围栏旁边立着一块金属牌子,上面写着“前方道路维修,请绕行。”

这条路是西宁去往坎布拉景区的唯一一条高速公路。现在,这条路上竟然设置了路障。我们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车子驶入黄河大桥后,为何一辆车也没见到。起先,我们都觉得是因为国庆黄金周刚过,游客稀少的缘故。

看到这个提示,我们立刻傻眼了。我一下子就乱了阵脚,咕哝着:“这可怎么办?难道我看不到丹霞地貌了吗?我们太倒霉了!”李莫尔安抚了我几句,他说让我不要着急,他再看看导航,看有没有其他路线可以走。但我还是非常着急。我打开车门,下了车。走到金属牌子跟前,仔细查看上面写的字。我简直不愿意相信那是真的,我希望我们在车上认错字了。

李莫尔也下了车,他走到我跟前,先看了看牌子,又查看了那排金属栏杆。我说:“这个栏杆不稳,好像可以移开。”

他用手推了一下栏杆,确实可以推开。他说:“可以移开也不行,前方修路的地方就没办法过去了。我们再想别的办法吧。”

“可是,还能有什么办法,这是唯一一条可以到达的高速路吧。”我嘟囔着。

“要不,我们走低速吧,”他说,“不过,我现在担心的是,导航不熟悉低速路线,再给我引错地方。”

“那怎么办?”

“你先别着急,我在手机地图上查查,看看有没有靠谱的路线。”

我们站在原地。他从外套里拿出手机看了起来。我则茫然无措地看着路障后面那条蜿蜒曲折的公路。

就在这时,我看到路障后面出现了一辆白色轿车,它正朝我们这边驶来。我惊呼一声,连忙叫李莫尔抬头查看。他疑惑不解地说,“难道前面的路修好了?”我连忙说,“一定是路修好了,路障还没来得及撤。”他笑了笑说,“等那辆车过来,我们问问,就知道了。”那辆车很快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车主从车里下来,冲我们友好地笑了笑,然后径直走到路障跟前,把栏杆移开。接着,他转身回到车上,把车开到我们这边。

车子再次停了下来。李莫尔走上前去,准备向车主询问路况。我跟在他身后。这时,我们看见车主从那辆白色丰田车里出来了。那是一位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穿着一件黑色的皮夹克,一条宽松的军绿色工装裤。没等我们开口,他就先询问了我们的目的地,并且跟我们透露了那段正在修路的路段情况。

他说:“我本来想试试运气,看修路那段能不能绕过去。结果,我开到跟前才发现,那里有一节路完全断开了,绕也绕不过去,只能折回来了。”

“我们也得折返了,”李莫尔说,“听你口音,你是青海本地人吧?”

“是啊,我家在海西,”他说,“我在海东开饭馆,这次准备回家看望看父母。”

“坎布拉也在海西吧?”李莫尔问。

“是啊”他说,“一个方向。你们可以跟我走,我们走低速路。”

“是吗,那太好了。”李莫尔愉快地说。我站在他身边,开心地笑了。

“低速路怎么样?”李莫尔又问,“不难走吧?”

“还行,就是有点颠簸。”小伙子说,“没事儿,我经常走那条路。”

“那行,那你走前面,我们跟着你走。”李莫尔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