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渐进的饵22(1 / 2)

南衙琴川城的风光,和京师比起来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身着锦罗绸缎的商贾文人面色红润,摩肩擦踵络绎不绝,给市井染上缤纷绚丽的颜色。

花香隐藏在五光十色里,调和着人的嗅觉,而流水潺潺遍布城市的街角、桥下,一串叮咚声不绝于耳,最后顺着水渠淌出,带来听觉上与众不同的感受。

湿润的空气中,连修士的识海都变得朦胧宁静,这当然只是错觉。

但错觉未必不利于修行,这也是大乾南衙,被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

南衙巡抚罗澄本以为京营军士入城,必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骚动,但后来发现,他还是小看了当今陛下。

自从中都城京营重新被林家嫡系把控以来,军纪作风焕然一新。

他看到士兵将领们有条不紊地入城,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安营扎塞,除此之外未产生任何喧嚣。

等他傍晚去市集巡视时,竟然看到有认识的军官,穿着常服和卖菜的老板讨价还价!

“口粮在南衙有准备,殿下,这?”

五公主自然是陪在身侧的,她无所谓地摆摆手,说道:

“随他们去就行,南衙的饭是正餐,可他们这次来是带着调查民情的任务的。”

不亲自去看看市井集市,哪写得出报告?

林应弘和兵部尚书郝延霆,针对京营的改革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控制权,以五公主任骑营总兵为节点,他们已经彻底达成了目标。

第二步是纪律性,在这些年,中都城健全的福利配套政策下,满饷的京营可以说对皇帝、对军营纲领忠贞无二。

第三步是维度,拓宽京营军士们的职责范围,仗不是天天都有的打,军士也不能一年到头只顾着演练,无论是闲着,还是单一重复作业,都会把人变成怪物。

所以如今的京营,负责包括但不限于社会考察、地质勘探、魔潮后的环境重建等工作。

事实证明,不枉林应弘天天拉着林玉聊历史,他知道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胯,但像这种往前迈一小步的理念,还是非常适宜的。

——罗澄在旁边听得有点恍惚。

很多难缠的问题,他当年也意识到了,只是没有对应的解决办法。

时隔多年,英明神武的陛下,不光把问题一个个揪出来,还解决得相当漂亮。

这让他既欣慰,又有些恐惧。

乾帝太像一个圣人了,有时候会让他觉得,大能修士转世重生的谣言未必不可信。

他可是言官出身,虽然不是那种高屋建瓴、口吐白莲的路数,但是嘴上说话依旧毒得很。

林应弘不仅延续了先帝的中兴大业,甚至连罗澄这张嘴,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更何况,他是丹境,现今诺亚唯一境界的皇帝。

真的会有这么伟大的帝皇吗?

林应弘不仅能够在国朝盛世休养生息,还宽宏大量到,对身陷南衙十年有余的罗澄,仍然给予信任!

他罗澄扪心自问,换他自己,早就把南衙巡抚当成牺牲品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越是完美的人,越有着鲜为人知的偏执,他有些不寒而栗。

这次京营南下,虽然只有一位紫府坐镇,但真的是为了像整饬乾凌宫那样,想要掌握南衙的控制权吗?

还是说,乾帝在下一盘更疯狂的棋?

“多虑了,罗大人,这次南下虽然只有一名紫府尊者坐镇,但这支京营的作战能力,比宗门世家估计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道炁阵一铺,打两个紫府不在话下。”

罗澄嘴角一抽,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能打一名紫府和同时打两名,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中洲富庶之地,南衙的总产值还要高出其他地方一截。

就算这样,宗门世家中也只有四名紫府。

有人观望,有人押注,没有谁觉得,自己在这场棋局中会是输家。

这种情况下,你能对垒两名紫府,那所有人都得掂量,自己做出头鸟是不是合适。

他林应弘原来在直钩钓鱼。

你可以瞧不起京营,在路上直接出手,那就要承受京师无穷无尽的怒火,在很多宗门世家看来,这是最差的选择,殊不知,这其实是唯一的机会。

等五公主站稳脚跟,开始铺设改良后的道炁阵,那除非万众一心、合力一处,否则打起来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再错过了这个时间点,就真的山穷水尽了。

温水煮青蛙,五公主在这个过程中会在经济、政策、社会交互上,多方面蚕食它们的产业,等到它们想鱼死网破、奋力一搏时就会发现:

自己已经成了砧板上的肉鱼肉,任人宰割。

“罗大人分析的不错,绝对是成功率高,也相当稳健的方式。”

“但事实和您的想法不同。”

五公主心情不错,因为她在南衙的市井中,发现了孜然烤肉串,经蓝星的自己鉴定,味道正宗。

天天听她描述烤串的味道,五公主也算如愿以偿地找到了替代品。

留了五串,她准备拿回去给贺婷尝尝。

此时两人带着三名便衣护卫,已经走回了南衙府。

迈过台阶,罗澄陪着她走进后院,五公主继续说道:

“父皇不是没有考虑过这种办法,只是没那么多时间了。”

“两个月内,南衙不会再有任何宗门世家存在。”

罗澄闻言一个踉跄,好悬没栽到地上。

“殿下,不是说笑?”

“当然不是,您有所不知,我在坎纳达有个……朋友,是博识会高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