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落榜(2 / 2)

要说这个班的学生都是历届毕业生中的学霸,即便如此每年能考上中专的没超过三个而且都是连续拼了好几年,其难度可想而知。

李成才只蹲了两年就有如此成绩已经是奇迹,有的少则三年多则五、六年。

他们只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而努力,“板凳坐穿抗战八年”在学校传为佳话。

据说有个女生连续复读七年都没考上,最后落得个精神失常。

他们走进校门时知道的是学生,不知道的还以为学校老师。

以李成才现在的分数再拼一把来年没准就能考上中师,这比普通中专还要难考,无需上岗培训毕业后就是小学甚至中学的正式老师。

“我听你们的再读一年。”

李成才眼神中再次燃起希望。

“这么想就对了,成文明年也要考大学,你俩若都能争口气,咱老李家的祖坟可就冒青烟了。”

李德顺难掩兴奋之色。

“哥,你放心来年肯定能考上!”李成文十分自信地说道。

他跟李成才相差一岁,初中时学习成绩虽然一直名列前茅,但要跟对方比还是差了些。

他本来也想过报考中专,因为李成才第一年复读落榜便打消了念头。

李二憨端着两盘菜走了进来,这让李德顺顿生不快。

“二奎,你怎又来蹭吃蹭喝!”

李二憨吓得一缩脖,他对这位大哥是又敬又怕。

“在地里遇上成文了,非要把俺拉来吃饭。”

“看你那德性整天好吃懒做没点正事,我要是死了没人管你!”

“二叔也不常来,秀娥把菜都做好了让他陪你喝两盅。”

李建国说着把自己座让了出来,李二憨虽比他小十几岁但毕竟是亲叔。

时间不常岳秀娥把菜上齐。

炒鸡蛋、花生米、烧茄子,还有盘老咸菜丝。

五人坐在桌前李建国给二人把酒倒上,岳秀娥在一旁擀面条。

那个年代在农村男人喝酒女人是不上桌的。

岳秀娥勤劳善良,在家不光操持家务还要下地干活。

她没上过学不识字,有事的时候就在纸上画圈表达自己意思,只有李建国能看懂。

跟她相比李建国算是文化人,正儿八经的初中生,毕业后就进了生产队,因为非常能干后来被生产队提拔为队长。

家里虽然穷但两口子感情一直很好。

李二憨端起酒盅一口闷下肚,裂着嘴拿起筷子就去夹鸡蛋,不料被老李头用烟袋锅子打开。

“家里的鸡能下几个蛋你还想吃,他俩上学费脑子多吃点补补。”

老李头拿起筷子把盘里的鸡蛋全都分给李成文兄弟。

李二憨伸手抓了把花生米边吃边说:“成文要能考上那可是咱村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

“我明年才高考还不知道怎样呢。”李成文说道。

“我孙子聪明肯定没问题!”

老李头说着端起酒盅喝了个底朝天。

“今年又是个旱季,家里那几亩棒子能收两千斤就不错了。”

“庄稼人靠天吃饭,老天爷不下雨谁也没辙,要说还得上学有出息,最起码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大哥,你这话俺不爱听,如果农民不种地城里人都得喝西北风,咱每年得交多少公粮。”李二憨插上一嘴。

“国家给咱分了地,交公粮天经地义。”李建国说道。

“我就是看不惯,凭啥就城里人享福。”

李二憨这话一出把老李头气得够呛。

“放屁!你懒得屁眼子都出蛆了还舔着脸说这话,咱家的公粮那是你交的吗。”

“你看又急了,我这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你……”

“二叔少说两句,你要早听俺爹的话也不至于混成这样。”

“得!俺说啥都没理,秀娥面煮好没?”

话音刚落只见岳秀娥端着两碗过水面走了进来,两兄弟见状下厨房去端面。

“二叔饿了先吃。”

李二憨接过碗埋头大吃起来。

“成才就要开学了,学费凑齐没?”老李头问道。

“俺俩回头把家里那头猪卖了足够。”岳秀娥回道。

老李头闻言从裤兜里掏出沾满油渍的手绢,打开后只见里面卷着几张十元大票,数了数一共九十五块钱。

“爹,您这是干啥?”

“成才复读花不几个钱,成文在县城读高中吃喝都得花钱。”

“他有生活费,这钱您留着当零花。”

“我这当爷爷的没啥本事,别嫌少。”

“拿着吧,爹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李建国说道。

岳秀娥无奈只得接过。

李成文看着满头斑白的爷爷,碗里的面条难以下咽。

他知道家里穷,父母都是庄家人没别的营生,虽然已解决温饱问题却经不起大的开销。

家里经济来源主要靠地里那几棵苹果树,每逢收获季节母亲拉着地排车到集市上去卖。

除了日常开销还要买化肥农药,一年下来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尤其到了冬季青黄不接,父母要借钱凑学费。

李成文后悔自己不该上高中,他深知家里的日子以后越来越难过。

(本书主打乡村风土人情,乡土味较浓,前期略作铺垫,谨以此文献给那些热爱故土、怀念青涩年华、曾经奋斗过的读者老爷们,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旺小伙慎入有色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