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有心阻拦,奈何无能呀!(2 / 2)

连来报的府役连催了几声,都没有反应。

怎会如此?

一战又胜黑山于毒,斩杀数名首领,收得了数万人归为屯民,又有降卒精简可得数千经验丰富的老兵。

而且,当地百姓拥戴曹军,已到了箪食壶浆的地步,耆老相迎,感恩全军之勇。

这是完全当成一地之“父母”来尊重了,军屯耗损的那些人力,如此一来根本不算什么。

自有无数儒生为其颂德呀……

郑遂太明白了,利民之功已然做实,而退敌之威同样在传扬,声威大震,这可就真是稳固于此了。

“这就坏了,怎会如此,按照曹孟德的性子,应当是征税于民,强招壮丁才对。”

他们了解曹氏过往,曹操、曹仁,夏侯氏之中的夏侯兄弟,皆为英杰,但不算仁善之辈。

即便是屯民之政,也决不会用这种虚伪之言,诓骗百姓。

什么为万民谋利,什么清廉律己,说得好听,其实百姓仍然会有伤亡,目的亦是和强征一样,让他们来为壮丁人力。

不就是,不就是……裹上了一层仁义爱民的外衣罢了。

“先下,即将秋收,曹操说不定,这能将这些降卒、流民安置下来……”

郑遂知政,只是和曹操主见不同,而且两人出身不同,士人如今最是痛恨的自然是曾经掀起党锢之祸的阉党,故此对前大长秋曹腾之孙曹操恨之入骨也不见怪。

世上名族之中与曹操交好的,多是心中有孤傲之辈,不与大潮同流者,终究是少数。

他不喜曹操,与之对立,但是却懂局势知政局,现在这局势,明显民心已经靠向曹氏了。

“主公,陈别驾到了。”

“请来,”郑遂当即坐正,目光颇为严肃。

不多时,门外光线一暗,身穿黑色袍服的陈宫出现在眼前,双目炯炯有神,广袖垂下,躬身道:“郑相安好,别来无恙否?”

“有恙啊,”郑遂没好气的说道,腮帮微微鼓起,深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吐出,叹道:“公台,你为何要帮助曹操,游说于境内豪绅商贾之家,让他们献粮相助?”

“非是我去帮忙游说,我是在帮这兖州诸贤,与当下局势耳,”陈宫忙快步到郑遂身前,跽坐而下,依旧双手摒起,神情认真的道:“曹公在屯田之政时,的确有大量官吏、宗亲将领,亲自耕种,是以官吏勤政蔚然成风。”

“东郡、济北两地,逾二十万户,在数月之内传扬开去,纷纷民心相向,若是各族再不出手相助,以资惠政,日后会如何?”

这话,郑遂不能作答。

的确,如果继续袖手旁观,甚至如同此前一样,在秋收之后去收征粮食,低买而屯,高卖于民,只怕民愤会从内部而起,到时府衙可以随意用正义的名号,直接连根拔除此族。

这些民望,是不能不要的,可以说此政此风,实实在在的扼在了士人豪族的命脉上。

他们的确高民一等,可以有太多办法让百姓成为自己的奴籍人丁,而无需付出多少代价。

但,这也是取决于百姓没有选择的情况下。

而现在东郡的仁义之君,曹公,简直是天降仁主,他们把命交托给曹氏,当然比去当一辈子奴籍来得好。

阳谋也!知其全貌,奈何无能!!

郑遂一口气堵在胸口,觉得烦躁不已。

最主要的就是,他没有那个本事,去击退黑山贼寇,哪怕一怒之下也只能怒这一下了。

然后眼睁睁看着曹操倚仗军威,将之转化为民心,而后可以随意的推行仁名。

这样一来,他这个原本只在顿丘做过几年县令的“外来者”,真就摇身一变,成为在兖州站稳脚跟的一方诸侯了!

“公台,你老实告诉我,你如今可是真心钦佩曹公,欲投其麾下?”郑遂目光一凛,直接了当的问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