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时间的风雪拥抱你(二)(1 / 2)

一九九五年夏天,那个夜晚月亮好圆好亮,似水月光照在小雷和父亲身上,有种恍惚隔世的感觉。父亲骑着车在前,小雷骑着车在后,走在从县一中回家的路上。小雷的心情很好,因为父亲说“高考录取通知书到家了,你被新乡的一所大专录取了”。小雷卸下了沉重的包祔,感觉一下轻松了好多。

就在一星期前,小雷被老师介绍到县一中复读,第一次摸底考试时,小雷数学只考了55分,而应届生的同桌考了70分,小雷可是复读一年了。语文字写的很不好,一些常见简单的字都会写错,比如“是”“已”“的”,说明能力不行,基础太差,潜力挖尽,提升幅度不大。

XX市农机校,是市里一所普通中专,小中专学制五年,大专班学制两年。学校座落在南干道东段路南。校园真的不大,东面是一座新建行政楼,大概五层,四五层是女生宿舍,对面就是两层旧的教学楼,外面露着红砖,北面挨着大门是男生宿舍楼,因为临街,一层做商铺出租,二层做宿舍。

小雷是上午到校报到的,一个又高又壮如绿巨人的教导主任看了看小雷说“你嘴有毛病,档案上怎么没写?”,小雷脸色变红无言以对,“考了多少分?”主任又问,“小雷轻声回答“443分”。教导主任说“分数倒也不低,既然来了,找财务报名去吧”。小雷交了2800元学杂费,领了一套床品餐具保温壶。从此告别了复读生活,成为当时管分配的委培生。

小雷是穿着新买的塑料底松紧口黑布鞋走进教室的,最后一名报到的他走的又快脚步又重,振的楼板“腾腾”响。后来武陟王同学说“第一眼看见小雷,以为是混迹社会的小青年”。

很快小雷交了几个好朋友,一个叫张国防,家住武陟嘉应观,村上有一座清乾隆年间的道观。另一个叫谷民松,个也不高,黑红面皮,脸上长着胡须,看着比实际年龄要大些。校园生活是散慢的,从紧张的高考走出来,人一下子放松了,学校功课也不紧,人变的懒洋洋,空闲时间就多了。

同班一个刘同学和国防关系很好,国防早已有了女朋友,是老家高中同学。张同学问小雷“刘同学杂样?”小雷答“很好呀!”小雷觉得是个女的都很好。

那是第一学期的春天,空气中迷漫着四季花的清香,嫩绿的柳丝风中轻舞,蔚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离学校不远街心花园里,红花绿叶簇拥着的长椅上,坐着女孩刘小芬,乌黑的长发,雪白的衬衣,身边红的花绿的叶,真是-幅色彩亮丽的绝美画面。二十多年后,依然让小雷记忆尤新,无法忘记,怦然心动。

刘小芬老家是延津王楼镇的,说话轻声细语带点延津口音,白里透红的脸上,泛着青春少女的光晕。一双爱笑的眼睛,清澈的如两池春水,个子不高不低,身材不胖不瘦,一切都刚刚好。性格温和开朗,心底善良,有着铜铃般清脆悦耳的笑声。也许是对小雷的同情,也许喜欢小雷的单纯和痴情。从此,他们成了男女朋友。

原本性格内向软弱的小雷希望自己变的勇敢坚强,变成打不死的小强。后来他在总结这段校园生活时光时,他说“给了我向上的勇气和不屈的信心”。

放暑假时小雷在建筑工地打小工,炎热的太阳底下,小雷挥汗如雨提灰浆,绞手架上一块接一块扔红砖。小雷感觉心脏巨烈跳动,浑身像被水洗过一样。手指磨破了钻心的疼,小雷咬着牙坚持。一个暑假后,小雷皮肤晒的黝黑,胳膊鼓起了肌肉。

小雷和刘小芳一起报名参加成人自学考试。夜自习,他们点着蜡烛学习(宏观经济学)(基础会计学)。星期天,小雷交钱报名参加电大自学补习班,将老师划的知识点和重点转诉给刘小芬,他们一起学习成长。

烛光摇曳,教室里只有他们俩人,周围一寂静黑暗。刘小芬说“俺家很穷,俺嫂想让我打工挣钱,上学的钱是父母借的”。她希望上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小雷鼓起勇气第一次握住女孩的手,光滑柔软,温润如玉。小雷的心“砰砰”跳着说“我一定会给你想要的幸福”。小雷看见刘小芬留下晶莹的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