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四海(1 / 1)

四海是一名老兵,今年七十六岁,而他总说自己已经七十八了。他的母亲今年九十七岁,过年的时候小雷见过老寿星奶奶。饱经岁月沧桑的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印着点点褐色老年斑,白发稀疏,双眼浮肿。她坐在沙发上看着一屋子人说说笑笑感觉今天很热闹,像一个跑进游乐园的小孩。五世同堂的亲人给老寿星磕头拜年,大儿子四海一旁发着红包。老奶奶伸出手对四海说“哥,发了恁多红包,为啥不给俺,俺也要”。孙女听见了赶紧拿了一块钱红包递给奶奶,奶奶看着崭新的一块钱,脸上露出孩子般天真的笑。一屋子亲人都笑了,四海望着将百岁的老母亲也很高兴。

四海出生于一九四八年,是家里的长子,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三年自然灾害也曾吃过树皮草根,为了养活弟弟妹妹,也曾跟着母亲异乡乞讨。四海字也的很好,学习很刻苦,十五岁那年他以全乡第一的成绩考上县一中,当时他是乡里的骄傲也父母的骄傲。

家里已经穷的揭不开锅,回家务农的四海决定去当兵,一来自己可以有饭吃,二来部队有津贴可以补贴家用。四海因为学历高身体好被顺利录取。十八岁的四海一米八的个子,瘦瘦的,面容清秀儒雅。换上绿军装的四海看上去青春亮丽,英姿飒爽。

接上级命令,新兵四海和战友们坐上闷罐车被拉到驻扎N海的军营

四海在部队服役了七年,从普通士兵升任到班长和副连长。一九七二年,四海坐火车到BJ出差,列车上做好事帮忙给上下车的旅客搬运行李,意外将士官证丢失,出站时被稽查人员发现,通报到部队。那一年四海原本有望升任连长,转成自愿兵,结果阴差阳错造化弄人一纸复原令,四海不得不脱掉穿了七年的绿军装转业回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复员后的四海在村小学教过书,当过大队长,承包过砖窑烧过砖。二十五岁时和高中同学阿珍结婚。上学时阿珍是班里的班花,长的清纯漂亮,学习又好,追她男生有很多,其中有个叫明堂的立下誓言今生非阿珍不娶,可善良的阿珍偏偏喜欢四海。当兵期间俩人鸿雁传书,聊家国,聊情感,聊未来美好的生活。面对明堂轰轰烈烈的追求,阿珍最后选择了四海,也将下半生的命运交给了他。

结婚后,重男轻女的四海有了四个孩子,三女一男。大女儿叫改青,二女儿叫招弟,三女儿叫盼儿,最终革命成功有了宝贝儿子取名国栋。

为了养家糊口,为了躲避计划生育,四海山西煤矿下井挖过煤,晋城拉过送货平板车,骑自行车游乡换锅底干白铁活儿,学会泥水匠垒墙盖民房。妻子阿珍跟着他过着颠沛流离受苦受累又受气的生活。贫贱夫妻百事哀,麻绳专挑细处断,二00二年,阿珍被查出患上直肠癌,两次手术花光家里所有积蓄,还借了许多外债。当时任镇书记的明堂和同学战友们都为他们捐了款,结果术后一年不到妻子阿珍病逝,享年五十二岁。

丧事结束后,四海看着空荡荡的房间,望着挂在墙上妻子阿珍的遗像,心里也空落落的。回想一生不平的遭遇和艰辛的生活经历。当兵时一次意外的错误,当老师时受到的排挤,战友同学聚会时受到的冷落和嘲笑,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苍老了许多。

每天不再出门,独守着小院,吃饭看电视睡觉。几个月后,儿女们发现他记忆力下降很多,降压药一天吃两次,可刚吃过就忘,接着又吃。说话也很迟顿,经常沒事一个人喃喃自言自语,还容易莫名其妙发脾气。儿女们发现他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

过年时,小雷到四海家,看到简陋的小院里坐着面容憔悴,目光呆滞的老人。大门口贴着县武装部送的春联“昨日满怀报国志,今朝苦挣持家钱”,横批是“光荣退伍”。屋里茶几上放着A团战友通讯录。

老兵四海不知道还会不会唱那些慷慨激昂的军歌,不知道还记不记得那些戎马生涯峥嵘的岁月,恐怕连和自己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妻子阿珍也快忘了吧。人生其实很短,有些机会转瞬即逝,错过了就是一生的过错,有些事情做错了需要付出一生的代价去补偿。宋代吕蒙正(寒窑赋)曾说“人道之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是非对错对于老兵四海已经不重要了,往事如烟,就让一切随风去吧。

6.18是父亲节,微雨中我和儿子打了场乒乓球。回到家老人四海孤独的看着电视,电视里播放着沂蒙山抗战的记录片。四海激动的说“我当兵七年,五年都在沂蒙山度过,连队拉练,走过沂蒙山的沟沟坎坎。晚上住在老乡的柴房里,沂蒙山的老乡真好,沂蒙山的水真甜”。老人眼里闪着光,似乎回到年青时炮声轰轰戎马生涯的年代。

我说“沂蒙山的山都不太高,远看像小山丘,一片片很多”,四海有些惊讶,“你去过”,我笑笑“前年去日照,开车走日兰高速,见过那里的山”。四海看着电视里绵延起伏的沂蒙山“当年广储粮,深挖洞,我们挖通了一座山。一连长叫王和平,来自江西宿迁,二连长叫李洪泽是朝鲜兵,三连长是我。”四海深刻皱纹的脸抖动着,回想着当年那一张张青春亲切而又熟悉的笑脸。我说“沂蒙山红色旅游基地,有一条防空洞对外开放,有时间让儿子领你去看看”。老人喃喃自语道“认识的老乡大多都不在了,老战友散落五湖四海也沒联系,或许也不在了”。四海神情很落寞,眼里流出浑浊的泪水,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我问四海“打仗,你怕死不怕”,四海不假思索说“怕,但怕也没有用,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

如果发生战争,老兵四海一定还会拿起枪,和侵略者死战到底,直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流干最后一滴血。这就是一个老兵的灵魂。

父亲节致敬家里唯一的军人,父亲节送给勤劳一生的父亲,父亲节送给正在变老的自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