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自我越队闻喜宴30(1 / 2)

晏殊久久凝视着眼前这位身材瘦弱,眼光迷蒙的年青举子,觉得他虽然其貌不扬,了无俊秀之义,他的身上却仿佛有一股真气在洋溢,甚至能嗅到一种莫可言状的体香,殊为与众不同,不禁暗自叹赏。

因颔首微笑,轻声说道:“今天这一场考生当中,只有你真正读懂了题目,没错儿,题目所指的,正是汉代司空呐。”

欧阳修的“省试司空掌舆地图赋”,凡四百零六字,按照题韵字“平土之职,图掌舆地”依次用韵,中规中矩。文章开宗明义,紧扣题目。句式以四六式为主,二二对仗,或单句为对,或隔句为对,结构清晰,平稳工整。

尚书省发榜,欧阳修又一次夺得第一名,中了这一榜的“省元”。

三月十一日,新继大位的仁宗赵祯亲临崇政殿,主持礼部奏名进士“殿试”。

自从开宝六年(973)宋太祖亲临讲武殿主持进士复试以来,殿试成为宋代科举中的最高级考试。

举子省试过关,必须再经过殿试合格,才算是真正“登科”。殿试必须在一日之内完成诗、赋、论考试。这一年殿试的考题是“藏珠于渊赋”、“博爱无私诗”和“儒者可与守成论”等。

欧阳修殿试的诗、论都已散佚,仅“殿试藏珠于渊赋”传世,凡四百四十一字,按规定的“君子非贵,难得之物”依次押韵,八个题韵字井然嵌入。全文四六对仗,偶尔杂用五、七句,文意疏畅而变化有致,蔚为大观。

最难能可贵的是,欧阳修殿试律赋大大超越了一般御试卷体制。

一般的殿试律赋,只是追求形式合格,内容则每每拘谨切题,立意于歌颂天子圣贤。这样的文章最是“稳健”,只要形式上完美一些,可以保证做到“十拿九稳”。

欧阳修殿试律赋却是发表时论,而时论无疑是要冒一定风险的,其立意再高,因为要表达自己的政见,难免与朝廷的大政方针有所差池,至于与判卷官的意见相左更是常有之事,弄不好就会前功尽弃。

欧阳修奋斗科场至今,并非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但是他又认为既然这场考试叫做殿试,那就无异于君问臣对,来不得半点矫情伪饰,他必须以臣子的名义实事求是、直言不讳,至于成败荣辱、功名利禄,统统抛诸脑后了。

他在文章中针砭时弊,指摘奢靡之风,认为如果朝廷有人喜爱奇珍异宝,上行下效,正是奢侈靡费的源头。无论什么样的珍宝,只要朝廷不看重,老百姓就不会千方百计地搜求。

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而且文风老辣、议论畅达,的的确确力透纸背。

欧阳修后来言之谔谔,刚正不阿的性格,在这篇殿试文中已经初露端倪。

所幸这一次他的文章没有遭到否决。

然而科举考试委实是一场不无残酷的竞争秀,越是搏到最后,越是见分晓之前,不可预料的因素也就越多。

欧阳修在殿试中未能继续上演他的夺魁神话,而且是通过“自我越队”声明,才争取到甲科第十四名。

三月十四日是殿试放榜的日子,仁宗亲自主持唱名仪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