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兵马钱粮(1 / 2)

车驾回到城中,百官皆告辞散去,独剩了诸葛亮没走,随着刘邦进了皇宫。

两人走在宫殿的台阶上,太子刘禅陪在身旁,默不作声。

“结盟之事,就由丞相你来定夺吧,一定要挑个胆子大的人为使,别因为输了一仗就在江东那边漏了怯,啊?”

“至于那个叫什么孙尚香的,看那孙权怎么说吧,愿意送回就送回,不愿也就罢了,也好少吃我季汉的二两米。”

“还有,三郡叛乱之事,该谋划一下了,丞相你以为,何时为好啊?”

诸葛将刘邦的吩咐一一记在心头,忽然来这一问,他倒一时没反应过来。

刘邦也不急,只静静地看着他。

思考了一会儿,诸葛亮回道:“臣以为,慢则三年,快则两年,可以出兵平乱。”

“不,朕等不了那么久,朕恨不得现在就提兵南下,将雍闿这小子的头给拧下来!当然…朕也知道。我们终归是刚败了一场,要是现在就动兵,谁拧谁的头还不好说呢。”

诸葛亮听到刘邦提起雍闿的名字,这才想起四百年前的那一场恩怨,也知道刘邦心中的恨意究竟有多大。

“请陛下定个时日,臣,竭力准备!”诸葛亮的神情严肃了起来。

“明年,明年初春,朕就要提兵,亲征雍闿!”刘邦缓缓说道,是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

“谨遵陛下旨意。”诸葛亮的语气有些苦涩,但终归是答应了下来。

君臣的意见再一次达成一致,刘邦这才喜笑颜开,拉着诸葛亮的手腕说道:“来,丞相,还有一事,朕要与你细细商议。”

刘禅闻言,站在了原地,也不知是退下好还是跟上好。

诸葛亮回头望了一眼,悄悄示意了一下刘邦,替刘禅请示。

刘邦望着这个十六岁的年轻人,忽地心中一动,他没来由得想起了刘盈,四百年前自己和吕雉所生的二儿子。

二人倒是有些许相像,刘盈软弱,这刘禅嘛…说是软弱,倒更偏向于温和一些。

想起四百年前的前尘往事,刘邦有些心神恍惚,狠厉的吕雉、柔媚的戚夫人、泼辣的曹氏…都是过眼云烟了。

诸葛亮见刘邦愣神,连忙对刘禅使了个眼色。

刘禅得相父暗示,小跑着跟了过来,扶住了刘邦:“父皇,儿臣扶您。”

刘邦回过神来,点了点头,三人一同往深宫里去。

“禅儿啊,兵马钱粮,四者当以何者为重啊?”

刘禅本能地瞧了一眼诸葛亮,只见这位相父悄悄比了个三、四的手势,张开了嘴,却是没有说话。

“嗯?”刘邦哼了一声,催促他回答。

刘禅只得老实回道:“禀父皇,四者当以钱粮为重。”

刘邦斜了一眼诸葛亮,刚刚的小动作没有瞒过他的眼睛,不过他也没有点破。

“禅儿啊,你说得不错,但是要记住,做人不能守死理,以后做了皇帝,更要会灵活变通!爹今天告诉你,兵马钱粮,太平盛世,钱粮为重;天下大乱,便是兵马为重!”

刘禅张了张嘴,似是有什么想问,可终究没问出来。

刘邦笑道:“你是不是想问,没有钱粮,如何能有兵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