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出师表(感谢追读)46(1 / 2)

刘邦这一拍手,没有留神,将桌案上的一众公文碰翻了,洒落一地。

“哟哟哟,罪过罪过!”刘邦吓一跳,连忙起身捡拾:“丞相别急,朕来捡。”

诸葛亮将刘邦扶住:“陛下,不妨事,内容臣都记得,让下人来吧。”

“哎,朕碰翻的,自然是该由朕来…这是什么?”

刘邦话说到一半,发现了一卷别样的竹简奏章,竹简上处处破损,显然是有段时间了,但是上面却一尘不染,光亮如新,显然是时时擦拭的,十分奇怪。

刘邦顾不上其他奏章,抓起这卷竹简,拆开金丝系带,正要打开看时又止住了:“丞相,朕能看看吗?”

诸葛亮一见这卷奏章,神情也变得有些怪异,似乎有些为难,但还是说道:“陛下请。”

刘邦摊开竹简,只见奏章开头就是三个大字: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刘邦先是默看,看到后面忍不住读出了声。一篇文章,刘邦一字不落的全部读完了,然后慢慢地将竹简卷了起来,一句话也没说。

诸葛亮心中有些不安,说道:“此是臣…早在白帝城先帝托孤时所写…”

刘邦轻声应了一句:“嗯,那这出师表现在就没什么用了。不过朕想代太子收下。”

他自小不曾读过什么书,整日与沛县的老兄弟们斗鸡遛狗,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市井无赖,街头混混,但是要说到义,他比谁都清楚。因此,那些老兄弟们才能跟着他一路从沛县,走到关中,走到蜀地,走到大汉开国。

而今天,这一篇《出师表》,算是实打实地让他知道了什么叫做忠。

他甚至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就是把那些老兄弟们都绑在一起,拧成团儿,也比不上这一表的忠心。

“大汉是朕开创的,是朕的大汉,但也是天下的大汉。朕替这大汉,替天下,给丞相一拜。”

刘邦正要俯身欲拜,却见诸葛亮已经抢先跪在了地上:“先帝对臣有知遇之恩,托孤之重,臣,不敢不效死力!如今,亮更得陛下器重,情愿肝脑涂地!”

“起来起来!”刘邦连忙将诸葛亮扶起:“咱们都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你我君臣一心,再谋大事!”

诸葛亮被扶起后,刘邦岔开了话题:“刚刚咱说到哪儿了?哦,无当飞军,朕暂时只是有这么个想法,既然北伐还有些时日,这个事也可以再拖一拖。”

“不过曹丕一死,孙权这个皇帝那是当定了。而且朕猜,他不仅当皇帝,还会发兵向北,攻打魏国!嘿嘿嘿,也好,咱们让他先去做这个出头鸟,不过我们该有的准备还是要做的!”

诸葛亮说道:“陛下,汉中道路险阻,不亚于蜀中。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若是此时将粮草运往汉中,只怕是徒增消耗啊。”

刘邦摆手:“不,朕不是说这些明面上的准备。去年的时候,朕不是命你在成都发布消息说,魏、吴两地,若有人来投,便设为队率么?”

诸葛亮记得此事:“不错,但是陛下当时只让在成都发布此消息,而不准消息泄露魏、吴两地。此消息难道不是为了激起蜀地百姓的从征之愿吗?”

“这蜀地才能召集多少兵马啊?朕可是真的想要那魏、吴两地的人才!前些年,夷陵大战,魏国在一旁坐山观虎斗,你不是说那黄权被逼无路不肯投吴而降了魏么?”

“朕就是要那不肯在魏、吴两地的人,也来投蜀!对了,有一点,消息传出去了,不能是刻意为之,只能是当做不经意流出!”

诸葛亮依旧不明白刘邦的深意,不过还是应了下来:“此事不难。”

“嗯,说起这事,你有那种能拉拢过来的人选吗?朕现在就想搞点小动作了。”刘邦坏笑着说道。

诸葛亮被刘邦问住了,愁眉紧锁,在脑海中一一筛选了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