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神探初奉旨(1 / 2)

杨士奇听了杨溥的话,没有立刻回答。

他思虑了片刻,轻声道:“使团被杀,事关两国,我看,这件事情我们要尽快区处,不然两国一旦交恶,悔之晚矣…”

这时,那杨荣低着头,急得直跺脚,喃喃地道:“怎么会这样呢?”

“是啊,怎么会这样呢?朕正要问你们几个……”朱瞻基气愤的从御阶上走下来。

“堂堂天朝,法网恢恢,三十二人的使团,竟全被歹人一朝杀害,没留一个活口…”

“这光天化日,杀人越货,连使团贡品也被劫掠一空,你们说说,当下该怎么办?”

朱瞻基走至四人近前,怒气冲冲,疾言厉色地道。

“万岁息怒,依臣之见,臣请万岁疾速下旨,派出干吏,缉拿凶犯,还瓦剌部族一个公道…”

“然后再遣使瓦剌,向脱欢晓以利害,防止其心生变,撕毁盟约……”杨士奇躬身奏道。

“万岁,宰辅大人所言甚是,使团被杀,事关两邦利害,凶手既能一口气杀尽三十余人,可见其势不小…”

“万岁宜早决断,速速下旨,派遣军队,缉拿凶犯……”杨荣也躬身奏道。

“不可…”,这时一直沉默的黄淮突然说道:

“军队捉拿凶犯尚可,但凶手既已犯案,还会待在原地束手就擒吗,想来他们已经隐藏或是远遁,”

“现在当务之急是朝廷派出一员重臣,奔赴凶案现场,彻查此案,抽丝剥茧,然后再缉拿凶手……”

“派出重臣干吏,你们四人谁能去?”朱瞻基忿忿地说完,用犀利的眼神一一望着四人。

“臣等老迈无能,破案侦查锦衣卫里能臣甚多,万岁可简拨一员,奉谕办案……”杨荣低着头道。

“陛下……”

这时杨士奇突然抬起头,望着朱瞻基道:“查办此案,老臣保举一人,一定能够胜任……”

“谁?”朱瞻基斜睨着杨士奇。

“张文澜…”杨士奇应道。

“张文澜?这人是谁?”朱瞻基疑惑地道。

“万岁,张文澜乃是定兴王张辅胞弟,名叫张辙,字文澜,定兴王共有胞弟三人,张軏、张輗现效力军中…”

“张辙因自幼身体羸弱,没有从军行伍,而专意从文,一直在地方充任,因此万岁不知……”杨士奇奏道。

“哦,既在地方任职,这人有何能耐?”朱瞻基问道。

“万岁,张辙虽长期充任地方,却以审冤断案为能,并根据自己二十余年断案经历写就一书,名唤《洗冤尘集》,意思是洗尽凡尘一切积案冤狱,足可见其志颇大…”杨士奇奏道。

朱瞻基静静地听着……

杨士奇又道:“万岁,《洗冤尘集》在江南甚为广传,张辙也被其地百姓官场所称道,先帝亦听闻其能,将他擢升至大理寺,授为少卿,”

“可不久后,西南道叛乱,有人假托建文在世之名兴风作浪,蓄意谋反,”

“先帝遂将张辙秘密派往西南道,暗查建文,时陛下深居东宫,因此对此人不甚了解啊……”杨士奇深沉地道。

“陛下,杨宰辅所言非虚,张辙之能微臣也有耳闻,江南道诸地,凡他所任地方百姓,皆呼其为“张青天”…”

“陛下可降旨,速招张辙入京,查办使团被杀之案…”杨荣也躬身奏道。

朱瞻基望着殿外仍然大作的暴雨,电光闪闪,雷声隆隆……

他叹了口气,背着手,在殿内快速踱了几步,说道:“既然你们二人都极力推荐此人,不知杨溥和黄淮你二位阁老有何意见?”

杨溥、黄淮立时躬身道:“臣等亦听闻张辙之名久矣,还听说此人不仅擅长断案,对医道、易经及风水堪舆等杂学亦颇有研究,臣等认为张文澜定能堪此重任…”

“既然你四位阁臣一致推举张辙,杨士奇,你就去拟旨吧,速招他入京,朕也想看看他到底长啥模样呢…”朱瞻基吩咐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