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杀机四伏(1 / 2)

明崇祯十年(1637年)十月,崇祯发动了“十面张网”的总攻击令,套在义军脖子上的枷锁也在一步步收紧。

此时的各路义军,一部分在陕西境内活动,代表人物是李自成;另一部分在河南境内活动,代表人物是张献忠、“老回回”马守应、“闯塌天”刘国能、“射塌天”李万庆、“混十万”马进忠等部。总体来说,陕西境内的义军因屡遭洪承畴和孙传庭的打击,加上陕西的经济极其残破,自身力量已大为削弱。而河南境内的义军则相对实力雄厚,暂时还能和朝廷一较高低。因此,杨嗣昌布置的“十面张网”战略,主要是以河南为重点的。

李自成在高迎祥败亡之后,就一直活在巨大压力的之下。由于其他各路义军或灭或降,从崇祯九年(1636年)秋一直到崇祯十年秋,李自成一直是陕西官军的重点打击对象。他想东渡黄河去山西,黄河各渡口被严密封锁;想入湖广或河南,但商州又被明军重兵封堵;想攻关中,关中又有明军重兵把守。所以这一年当中,他只能活动于甘肃、宁夏一带。这一带人烟稀少、粮草不济,很难长期维持下去。

到了崇祯十年九月,李自成眼看着形势越来越严峻,他决定另寻出路。而山西、河南和湖广的路都已被封死,李自成心想,这他娘的朝廷不是成心想要老子的小命吗?他思来想去,总不能困死、饿死在这里啊,也只有往四川方向发展了。

九月下旬,李自成率数万人从秦州(今甘肃天水)出发,经西和县、成县到徽州(今甘肃徽县)入陈仓道、再经略阳直抵汉中城下。陕西官军一看形势不妙,赶紧跑去支援汉中府,没想到义军虚晃一枪,直接奔向南宁羌州(今陕西宁强)。此时的陕西官军主力都集中在汉中府、商州以及潼关等地,完全没料到义军会突然冒险走陈仓栈道南下四川。

十月初三,义军攻克宁羌州并顺势拿下七盘关,四川门户洞开。

自天启七年(1627年)明末大起义在陕西发端一来,整整十年,四川一直是一个相对安宁的省份。虽然义军之前曾短暂进入过川东夔州府(今重庆奉节)和川北的南江、通江等县,但并未深入四川腹地。因此四川境内各州县自然也就防御松懈,武备废弛。所以当义军突然大举进入四川腹地之后,可谓是如入无人之境。

十月初四,义军突破了防御力量薄弱的朝天关,并且一举拿下了广元县。他们掠劫一番之后,又在十月初八拿下了昭化县。十月初十又绕过天险剑门关,攻克了剑州(今四川剑阁),十月十一日又拿下梓潼县,这一路可谓是进展神速。

义军的突然进攻令四川巡抚王维章是心惊肉跳,他急忙下令四川总兵侯良柱率军前去堵截,同时向朝廷飞书求援。侯良柱是川中名将,当年平定奢安之乱立有头功。但眼下他手里能用的只有数千缺乏训练、甲器不全的四川本地士兵,只能硬着头皮上阵。

此时的李自成见四川官军如此“弱鸡”,于是便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夺取成都。他把义军分为三路进军——左路攻向潼川(今四川三台),右路攻向江油,以分散明军力量,自己和张天琳亲率中路主力直扑绵州(今四川绵阳)。到了十月十六日,义军围攻绵州,侯良柱率军前来解围,结果陷入了义军的重围之中。他们反复冲杀却无法突围,最终,这位堪比黄忠的六十多岁的老将陨落疆场。

侯良柱战死绵州后,四川方面更无可以阻挡义军的将领了。义军随后一路势如破竹,半个月之内连克德阳、汉州(今四川广汉)、金堂、新都、郫县。四川本地的“土寇”见义军如此厉害,都纷纷前来“加盟”,义军人数暴增到十余万人。十一月初二,李自成大军进抵成都城下,此时距离他此次入川才一个月的时间。

崇祯在接到四川方面的告急奏折后,急得直跳脚。他马上下旨将王维章革职,调熟悉四川情况的原任蓟辽总督傅宗龙接任四川巡抚一职,同时急调洪承畴火速率陕西军队入川支援。

此时,李自成围攻成都七天都没有得手。到了十一月中旬,四川各地的援军纷纷到达成都附近,而洪承畴所率的陕西援军,也已经日夜兼程过了朝天关,到了广元,堵住了李自成回陕的退路。

眼看战事已成焦灼状态,攻取成都没有胜算,原路返回陕西又不可能,再往东走只能离陕西老家越来越远。于是李自成决定走一着“险棋”,他带领人马一路向西进入川西高原,北上走龙安府(今四川平武),绕到川西北藏族、羌族聚居的“西番地”,从明军防御空虚的地带穿插过去,再回陕西。

这一路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粮食奇缺,士兵不断病倒。而新加入义军的四川“土寇”又不愿意离开四川老家,一路上不断有人跑路,因此队伍不断减员。一直到崇祯十一年(1638年)二月,义军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才终于走出川西高原地区,进抵文县,重新回到了陕西境内。

李自成的这次出川,可谓是历尽了千辛万苦。而洪承畴在李自成进入川西高原的时候,就已调来了临洮总兵曹变蛟和固原总兵左光先,让他们率兵向西奔略阳、西和、成县、礼县一带布防。等到李自成到了文县,走出四川的时候,东、北两个方向已经被曹变蛟和左光先围了个水泄不通,再返回四川也不可能了,因此他只能硬着头皮向西北方向的岷州(今甘肃岷县)方向行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