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杀出重围(1 / 2)

明崇祯六年(1633年)十一月,豫北被围义军趁着天寒地冻、黄河封冻渡过黄河,一举突破了明军的包围圈并冲进了豫西地区。

豫西大部多为山区,有利于“流寇”活动,却不利于带着大量火炮和辎重的明军行动。豫西地区战略位置及其重要,向东可进攻开封和黄淮平原,向南可直插湖广地区,而向西又可威胁陕西地界。如此一来,明军的“围剿”就陷入了疲于奔命、狼奔琢突的状态,这让崇祯十分上火。兵部在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之后,众人一致认为洪承畴是统领“剿寇”部队的不二之选。

要论才能,老洪当三边总督一年就基本扫清了陕西的“流寇”,可以说是办事效率挺高,执行力挺到位;要论经验,老洪从崇祯二年就跟“流寇”交手,屡战屡胜,他的“剿寇”经验无人能比;要论人心,老洪虽是总督之尊,却能和下属同甘共苦,备受拥戴,就连曹文诏这样的猛将都对老洪服服帖帖。

这边儿大家已经讨论好了“剿寇”的人选,那边儿崇祯却不干了。这家伙一向是疑神疑鬼,对手握大权的下属存有戒心。他总觉得文官武将都不让他放心,不然也不会把太监监军又恢复起来了。而现在,洪承畴总揽陕西军政大权,又深得下属人心,如果再委他以节制数省军事的重任,岂不是存在某些不利于朝廷管控的风险呢?在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他果然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这人就是延绥巡抚陈奇瑜。

陈奇瑜于崇祯五年开始出任延绥巡抚,在任上也确实剿灭了好几股中小规模的“流寇”,还整顿了延绥的边防,安抚了不少流民。虽说其能力不算突出,但也没出什么乱子。要说此人的能力与洪承畴相比,那自然是差了一大截。但此人有一点倒是值得崇祯肯定的,那就是他对朝廷的“忠心”。而崇祯看中的就是这个。

到了崇祯七年(1634年)正月,陈奇瑜以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的官衔出任五省总督,统领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的军务。除了任命陈奇瑜之外,崇祯还把表现突出的卢象升提升为郧阳巡抚。

从行政区划上看,郧阳府属于湖广省(今湖北和湖南),但是郧阳巡抚的辖区,却横跨湖广、四川、河南和陕西,包括陕西的汉中府和西安府的商州(今陕西商洛)地区,河南的南阳府,湖广的郧阳府(今湖北十堰)、襄阳府、承天府(今湖北钟祥)和荆州府;四川的夔州府(今重庆奉节),实际上自身就是一个省的规模。这个地区连接四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要想围剿“流寇”,非得有一个像卢象升这样得力的干将来主持郧阳事务。

卢象升在接到任命之后便立刻收拾家当带着他的三千“天雄军”从大名府出发了。他一路风尘仆仆、紧赶慢赶总算是赶到了郧阳府。这眼下的郧阳府因为前段时间“流寇”的袭扰,早已是一片死寂、破败的景象。此时的郧阳府境内的六个县都被“流寇”攻破,全境残破不堪。老卢一看这形势,赶紧上书朝廷,要求给郧阳增加驻军、增拨粮饷。同时,他还在郧阳府境内招揽流民、训练乡勇、修补城墙,做好应对“流寇”再次来犯的准备。

到了五月份,不出卢象升所料,这股“匪寇”又一路杀回来了。

原来,义军主力经过郧阳府、打下六座县城之后,并未停留,而是大举南下,一举攻占了川东门户——夔州。本来他们打算就此入川杀他个天翻地覆,不成想四川方面早有防备,派重兵扼守住了云阳,义军一时半会儿根本打不过去。而夔州地界又处于三峡地区,人烟稀少不说,还全都是山川连绵的地势,根本就搞不到什么吃食。就这样,他们来回折腾了两个月,实在没有出路,只好放弃了入川的想法,全军撤出四川。

撤出四川以后,义军各路首领对之后如何发展发生了分歧。一派认为,各路首领都是陕西人,在陕西颇有威名。大家应该回到陕西老家,树起大旗,把陕西乡党们再拢起来造反。这一派的首领有“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西营八大王”张献忠、“张妙手”张文耀、“蝎子块”拓养坤等;而另一派则认为,陕西连年遭灾,又打了多年的仗,早就残破不堪了,回去也弄不到粮食了,更何况那里还有“洪剃头”坐镇,就算回去了不知哪天就给饿得两眼发绿、两腿发软,更别说打仗了。还不如再杀他个“回马枪”,挺进郧阳,然后再相机决定南下江汉还是北入河南。持这种观点的首领有“老回回”马守应、“过天星”张天琳、“闯塌天”刘国能等。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结果两边谁也说服不了谁,到最后只好分道扬镳了。高迎祥等人率领西路义军翻越大巴山脉,北上进入了陕西汉中府境内,而马守应等人这一路则率领东路义军折向东北,回到了郧阳府的地面上。

在重返郧阳府之后,义军大队人马驻扎在了距离郧阳府城不远的黄龙滩。此时卢象升身边能依靠的只有他的三千“天雄军”,而义军则不下数万人。但老卢毕竟是一员猛将,打仗向来还是不怵的。他带上三千“天雄军”以及数千乡勇,向黄龙滩发动了主动出击。义军一看“卢阎王”的大旗突然出现,个个吓得是魂飞魄散,赶紧逃过堵河西逃。与此同时,陈奇瑜也指挥援军从均州赶来,和卢象升一起追杀义军。这一战,陈奇瑜和卢象升追杀义军十余天,从黄龙滩一直杀到陕西汉中府平利县境内,光斩获的首级就多达五千六百多个。

这仗打完之后,郧阳府算是基本消停了,陈奇瑜于是把战略重点放在了肃清汉中府这一路义军上。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率部在五月初进入汉中府地界之后,先拿下了平利县,然后准备攻取兴安州(今陕西安康),以打开北进商洛的大门。然而,陈奇瑜事先已经考虑到了兴安州的重要性,特地加派了援兵防守。义军一连围攻兴安州数日都无法得手。而就在此时,陈奇瑜和卢象升联手将进入郧阳府的东路义军杀得大败,肃清了东路。这样一来,陈奇瑜就可以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包围西路义军。

此时的高迎祥等人已经听到了东路义军惨败的消息,顿时感觉到了形势的危急。这眼下北走商洛或东走郧阳的路都被封死了,向南只能再翻一次大巴山回到川东。这一路是山高林密、荒无人烟,就算去了也是不被饿死也得饿个半死。经过激烈讨论,他们决定西出汉中。

五月中旬,西路义军自兴安州解围,沿汉阴、石泉方向向汉中进军。然而,义军首领们都是陕北人,这辈子都是头一次来陕南地区,再说那年头儿也没有电子导航,连地图官府都严禁民间持有,所以对这一带的地理位置了解相当匮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