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明争暗斗(1 / 2)

此话一出,帐中渐渐安静了下来,所有目光都落在了曹鼐身上。

曹鼐神色不变,出列行礼道:“陛下,大明自立国始,太祖定下铁律,非军功不得夺爵。

太祖曾言:爵以报功,无功受封,则有功于国者又将何以待之耶?

此战英国公指挥有方,临危不乱,克敌制胜,陛下的封赏合情合理。

毕竟将士为国浴血,若陛下不封不赏,不仅会招致非议,还会让将士们寒心,长此以往乃取祸之道......”

话音未落,帐内忽然响起无数嗡嗡声,文官们看向曹鼐的眼神中满是不敢置信,武将们也没有多少兴奋,看曹鼐的样子就像在看一件从未见过的新奇事物。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内阁首辅,文臣领袖,竟然选择帮武将们说话?!

可下一秒,文臣面露狂喜,武将则恨得咬牙切齿。

“......然,太祖亦曾言,王不异姓。”曹鼐坚定道:“臣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另行封赏!”

众文臣纷纷出言附和,语气真诚,仿佛全心全意为朱祁镇着想一般。

朱祁镇面无表情,看向张辅,沉声道:“英国公,你觉得呢?”

张辅闻言躬身行礼道:“此战全赖陛下运筹帷幄,臣不敢冒功!

陛下厚爱,臣愧不敢当!”

听到这话,文臣们暗暗松了口气,也不再开口,规规矩矩的站在原地。

武将虽有不满,但张辅已经表达了态度,他们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在心中暗自叹息。

但没有人注意到,将一切尽收眼底的朱祁镇,眼中闪过一道冰冷的光芒。

自己对张辅封王的决定,是认真思考过的。

毕竟张辅年事已高,自己还年轻,未来之事能够把控住。

最重要的是,记忆中的郡王和自己当年的封国,相差不是一星半点。

往最坏处想,哪怕是造反都掀不起半点风浪。

以一个郡王,换取一个老臣的鼎力支持,怎么算都不亏。

可没想到自己只是投了颗石子下去,竟炸起这么大的水花。

看样子自己还是低估了明国朝政的复杂程度......

想到这,朱祁镇忽然面色一缓,沉声道:“此事确实是朕疏忽了。

曹首辅,回京之后,你与英国公共同拟定封赏人员,务必做到不漏掉一个有功之臣。

待名单拟定,再议封赏一事。

至于平乡侯和巨鹿公的封赏,诸爱卿可有异议?”

“陛下!”一名年纪稍轻的文官突然出来,躬身行礼道:“臣以为不宜封赏过厚!

英国公也说了,此战全赖陛下运筹帷幄,因此陛下当居首功!

平乡伯和驸马都尉不过做了份内之事,陛下稍加封赏彰显恩德便是,若是封赏过厚,他日岂不是封无可封,长此以往......”

文官侃侃而谈,丝毫没有注意到军帐中诡异的气氛。

邝埜悄悄碰了碰曹鼐,眼中充满询问。

曹鼐无奈的摇摇头,微微叹了口气。

“.....所以陛下不宜重赏,稍加褒奖即可。”文官越说越顺,声音越发高昂,“臣还要弹劾修武伯、襄城伯等军中将领,护卫不力,陷陛下于险地!

臣曾听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