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此地梦华录(1 / 2)

看好墙上张贴的公告、公示、冥务发布、冥法典等内容,我对自己即将开启的鬼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概括起来就是:和人差不错。

我正东瞅瞅西望望的时候,眼前又闪现出来一个大爷,好像是从城楼的墙壁里头出来的。这回我倒是没被吓到,多少知道了一点这鬼地方的规矩,神出鬼没实属正常操作。大爷身穿黑色制服,腰间系着红丝带,头上戴着大礼帽,挺帅的,但是绷着个脸,上来就敬礼,说:“请出示死亡证明。”

我疑惑地掏着身上的衣服口袋,还真的在上衣的左边,心脏位置的口袋里,摸到了一张纸。与此同时,我很确定地确认了我的死亡,心脏真的没在跳动了。拿出来,打开,只认出来死亡证明四个字,其余均是一些鬼画符一般的字。

大爷拿过证明,左手一阵绿光,右手一阵蓝光。证明就不见了,换成了大爷右手上的一张卡一样地东西。他递给我,说:

“拿好,这就是你在冥界的鬼份证了,很多的事情都得用到,不要丢了。”

我赶紧接过去致谢,大爷扭头走进了墙里。

刚才墙上看到的公告里讲了的,在冥界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取得鬼份证,成为合法鬼民,开启冥界生(死)活。

继续往里走就进城了,依稀已经听见商贩叫卖和吵嚷的声音,穿过一道隐形但发光的门,一座城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我怎么给各位您形容呢,《东京梦华录》看过吧,不是你们神仙姐姐演的那电视剧哈,是宋朝孟元老那遗世巨著。《梦华录》中东京热闹的街市场景令人难忘,而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堪称北宋都城汴京的一幅“写实画”:汴河两岸行人熙攘,街上商店鳞次栉比,行人摩肩接踵,一派繁华景象。

对,就是这样的景象。

当时读此书时,我就感慨:阅此书,大宋繁华,一览无余。只能想象,无法体验。科技是把双刃剑,作为90后,童年时还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喜庆氛围,有着丰富有趣的户外娱乐活动,更别提古代没有智能手机、电脑、电视、互联网的生活是多么有意思,而如今这一切几乎已埋葬在历史的过往里。哎~好了,好了,死了就不扯活着的事情了,既来之则安之(好像也回不去了)。

边走边观察,城是老的,商铺是旧的,但是鬼都是新的,交易的模式也都是新的,就像以前经常逛逛的古城市集一模一样。大街上活动的鬼,都与我没什么两样,所以我的加入根本没鬼多看你一眼,这让我也放松了不少。还发现,这里手机支付宝、微信都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买东西、吃饭一样是扫码。道路两边的店铺和摊位销售的商品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有很多的品牌拜我阳间的那些女朋友所赐,也知道得差不多,LouisVuitton、Gucci、Chanel、Hermès等等。还看到了我的家乡品牌,某戈尔、某杉、某蒙的,激动的一批,也对他们的跨界营销叹为观止,不服不行。

正看得入神,身后喊着“哎,哎,让一下,让一下,赶时间”。回头一看,小蓝小黄,只是更名为:死了么和天团外卖。他们赖以生存的交通工具也有变化,不再是横冲直闯的电瓶车,而是一个小飞毯,像宝莲灯里那款,神气的很。

走走看看了一大圈,基本学会了这座城的生存法则,我便找了家看着挺高档的西餐厅坐了下来。服务生接待、点菜、下单都很顺利,牛排、咖啡、沙拉、甜品也美味。解决了我的温饱问题,我困得眼睛直打架,买单的时候问了一下服务生:“这附近有酒店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