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冥界(1 / 2)

等我再次睁开眼睛,有了意识,我是站在一条笔直的甬路上,沿着甬路向前约摸百米处有座拱桥,桥下是湍急的河,河水是红色的,从西向东流去。再往前是座很气派的古城门,上面有名字,但是太远太暗,又有大雾飘渺,加之我又是个近视眼,看不真切。我本想把眼镜摘下来擦擦再看,结果发现眼镜没戴。然而当下只是心想,嘿,是谁这么好,知道我烦透了今晚的饭局应酬,送我来这里游玩散

心。

我迫不及待地沿着甬路快步向前走去,刚走上桥,如同天上掉下来的一般面前就出现了一个老婆婆,我被她的突然出现吓了一跳,但看他白发慈颜,满面温和,把骂道嘴边的“我操”又给吞回了肚子里。

好不容易遇见个人,我想还是态度好一些,我妈总是教育我说出门在外没必要戾气那么重,眼前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然后便满脸堆笑,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个婆婆。

从我谈过十几个女朋友的经验来看,婆婆年轻时候肯定是个绝世美女,现在依旧风韵犹存。她的穿着十分独特,一件宽大的黑色长袍,袍上绣着复杂的图案,有点像我在玄幻小说里看过的那种图案,象征着生死轮回的无尽循环。腰间系着一条宽厚的麻绳,脚上穿着一双破旧的草鞋,显得既朴素又实用。她一手持玉杓,一手端银碗,碗里装着热气腾腾的汤,冒着白白的烟,眉目含笑地递给我。

我以为是景区的国风Cosplay项目,一边称赞这地方是懂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边接过碗来一饮而尽。味道,微苦,回甘。

我还不忘对婆婆礼貌地说道:“谢谢婆婆您的汤,味道很不错。”然后辞别,上桥,走向古城。越走,眼前的古城越清晰可见,立于荒野之上,被一股肃杀的阴气笼罩,仿佛隐藏着某种邪恶的力量。待我走进前,城门上有块牌坊,高达十余丈,横额上刻着隶书二字:冥界。

我心里开始打鼓,疑问:这是何地?

我回头准备向刚才的那位婆婆打听时,发现红河已然退到距离我几百米开外的地方,若隐若现着。那桥倒是还在,多了一块牌子在上,赫然写着:奈何桥。字虽不大,但我此时感觉视力异常好,我不知道何故。婆婆早已没了影踪,我正寻思怎会有如此怪异之事时,隔空喊话传来:

“孩子,欢迎你来到冥界,世人唤我孟婆,称我的汤为:孟婆汤。汤不能让你忘却世间的苦,但可以疗愈你受伤的心。愿你告别人世之苦,在冥界永生幸福。”

我终于明白了一切,原来是我死了,来到了冥界。但是我感觉不到悲伤,也不会哭泣了,只是看了一眼来时那条笔直的甬路,此时它的路面有了名字,黄泉不归路。

此刻,我觉得我像个孤勇者。哦,不对,是孤勇鬼。只能往前,进城。

走进城墙四处细看,城墙巍峨,时间摧残出它的沧桑,但他仍雄立一方,如同一位怒目金刚。想必他经历过多少凄凉有风花雪月的繁华也有人走茶凉的悲伤。青苔是时间逝去的痕迹,古墙阻拦着敌人让城市固若金汤。想象着伫立在宽阔的城垣上,极目远望。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砖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走过寂寞青春的城,轻抚斑驳的古城墙,试问流年里多少镜花水月,不觉间,悄然落伤心的雨。看真一点,起落有致的城墙,受不了历史的重压而微微佝偻着,无数的裂缝,丛生着杂草,雄伟只是躯壳,它荒芜已久,一身的残迹。

走入城楼,嘿,这就有点似曾相识了,原因是看到了墙上悬挂的几张图纸。第一张,冥界简介;第二张,冥界组织结构图;第三张,各单位职责说明。

咱就看看这第一章的简介:

学术概念:冥界,俗称阴间。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中通常指的是人死后灵魂所在的地方。它是一个包含亡魂的空间,其概念大于地府,且与地府有所区别。地府特指囚禁和惩罚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看作是阴间的一部分。而阴间则更为广泛,可能包括地狱、天界等不同的存在状态。

传统概念:在神话传说中,阴间被描述为亡魂所在的地方,有着自己的秩序和管理体系。例如,佛教中的阎王、道教中的酆都大帝等,都是掌管人生死的神祇。文学作品如《二刻拍案惊奇》和《家》中也有对阴间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对于死后世界的想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