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吝啬鬼杨报国(1 / 2)

小汤山镇这个月来发生的事情太多,一切还需从锦衣卫突然出现,打破了乡里的平静说起,让此地安宁了多年的百姓们变得躁动。

牵扯到御马监,还有锦衣卫。

侵占马场,谋逆的帽子扣下来,让顺义县的县令不敢出头,躲在衙门里头,下面乡里发生的事情一概不问,只当做不知道。

顺义县有五十多个村,上马村、下马村、上湾村这几个村庄是规模最大的一批。

五十多个村庄,不算集市乡镇,最大的村庄有数千人,小的则数十口不等。

比如小东庄。

小东庄是运河在昌平州的终点,所以小东庄不但人口多,也是最富裕的,比顺天府其余地区许多镇都要繁华。

小东庄的西边是上马村。

小东庄的南边是富庄。

所以上马村和富庄发展为昌平境内最大的一批村子,富庄的南边就是上湾村。

因此上湾村人口也不少。

丁源一家来到上湾村,为杨报国管理土地。

很快熟悉了此地。

“爹,这么好的地方,人家辛劳了几代人,没想到一朝被权贵霸占,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如此荒谬,我们父子岂不是助纣为虐?”

丁源的儿子忍不住说道。

丁源刚从一家人走出来,这段时间,通过威胁拉拢的手段,丁源已经拉拢了不少人。

拉一批,压一批,才能尽快的站稳脚跟。

等脚跟站稳了,许多事情慢慢的就可以展开,现在的成果,丁源比较得意。

老陈头和老王头,两个人是几代下来的庄头,管理庄子的经验丰富。

但是丁源自认为自己不同。

以前他们管理的是成熟的庄子,别人手里的田地,如今是刚开始,以自己的头脑,丁源相信自己不会输给没读书的人。

“你读书读傻了?”

丁源不快的骂道。

丁源的儿子被父亲骂了,脸上不开心。

“五十亩,一百亩的田地倒也算是平常,可数千亩的土地,是一般人能弄到的?”

“他们不放贷,老百姓能把田给他们?还不是靠着放贷,才置办了这许多的土地。”

“可是他们又没有逼着老百姓找他们借钱啊。”

“他们不借钱,以前遭灾的年景,受灾的百姓就会饿死,所以是你情我愿的事。”

“哼。”

丁源冷哼一声。

“大明律可不允许利滚利,也不允许高息,他们既然放贷,让乡民还不起,他们就是违法了。”

“既然是违法所得,大家都是仗着权势,那就不要怪碰到比他们权势更大的人。”

丁源的儿子说不过自己的老子。

丁源见儿子还没有开窍,又气又急。

“我们是什么身份?”

“为父读了一辈子的书,为了读书,连祖田也卖光了,结果一事无成,现在要供你读书,钱从何来。”

“你以为为父想要成为别人的庄头,不想继续读书,放弃了前程?”

“还不是生活所迫。”

“你要不要继续读书?是否愿意去当苦哈哈的佃户?”丁源逼问道。

丁源的儿子不敢答。

“你现在又可以读书了,可读书最终还不是为了做官,现在只要为少爷办好事,以少爷的权势,我们父子日后何愁没有官做。”

“你呀,聪明一点,别犯傻。”

丁胜安被父亲骂了一顿,虽然闷闷不乐,却也不敢继续乱说话。

他不想去种地。

种地太苦了。

还被人瞧不起。

他也想读书,读书受人尊重,社会上有地位,更想要当官。

刚才还觉得不道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