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庙小有庙小的好处(1 / 2)

少爷去了一趟小东庄。

几天来。

至少数百名灾民涌入了汤山一带。

到处都是乞讨的人。

“给口吃的吧。”

“只要给口吃的,让干什么都成。”

“行行好,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皮包骨的惨状,让各地原来的佃户们心惊胆战,没想到外头变成了这幅光景。

劣币驱逐良币。

许多佃户本来打算抱团去找新主家谈判,结果被许多灾民冲击进来,正如那些庄头说的,你们不干,有的是人干。

没人再敢提不干。

老王头做的最好,最先谈妥了上马村的事情,连忙向杨报国邀功,证明自己的才能。

“灾民手里没有农具,也没有谷种,还有耕牛,所以威胁是威胁,想要春耕不受影响,还是要让原来的佃户们同意。”

老王头说道。

“原来那些地主家的耕牛不够?”

“不太够。”

“如果灾民多了,打造农具来不及,而且两万亩田地需要的谷种不是小数量。”

担心小贵人不懂种地,老王头解释的很详细。

什么每年里,农户会从收获的粮食里,留下明年的谷种;打造全新的农具,和找工匠对农具修修补补是两回事等等。

“如果种粮,农具,耕牛都由庄子提供,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短时间内,没地方能买全。”

“特别是耕牛,平常没人会卖,都是自家配种,市面上少有的卖,多数为病牛死牛。”

“其实刺头问题倒不难解决。”

老王头感慨。

果然是术有专攻,这老头为李家管理庄子多年,治理佃户的经验丰富。

虽然自己不怕人闹事,但佃户们闹事会耽误时间,而自己缺的就是时间。

也不对。

其实什么都缺。

杨报国无奈。

“所以庄子想要保证所有的田亩顺利春耕,其实也离不开原来的佃户们?”

“是的。”

“倒不是离不开,只是时间紧,如果少爷不在乎今年有些田亩空着,那也没必要在乎佃户们手里的东西。”

“还是谈谈吧。”

杨报国不希望有一亩田空着。

大明虽大,没遭灾的地方却不多,每一处能耕种的田地,都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容不得浪费。

“告诉原来的佃户们,如果愿意拿出自家种粮,耕牛的,庄子用市场价购买。”

“并承诺他们,日后庄子办社学,他们家的孩子,可以优先上学,不要学钱。”

杨报国画了个饼。

虽然是市价,可谁愿意卖自家的种粮和耕牛呢。

但是开价高了,不是杨报国掏不出,而是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包括向福王买粮。

福王就算同意向自己提供粮食,可是绝对不会同意白送。

自己要的又不少小数目。

只能如此。

老王头汇报完后,得到了少爷的夸奖,又赶回去上马村,继续与佃户们谈判。

很快,其余的庄头也先后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