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粮食到70(1 / 2)

每个人的办事风格不一样。

张于志和李彪不同。

上回七个庄子的事,李彪留下了不少的隐患,许多人到京城告状,虽然都被压了下去。

但是此人又能提前埋伏,最后甚至钓上来汪文言。

说明此人在锦衣卫的传统技艺上是不错的,可相比较张于志的办事风格,张于志的大局掌控力度更强。

先从最大的大户下手,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真凭实据,立马牵出萝卜带出泥。

仍然以查办马场的名义,然后才一口气抓了几名大户。

面对铁证如山的证据,大户们又承受不住大刑,没有一个人能不开口。

短短的半个月,富庄的大片田地就被查抄,所有的大户被抄家。

小东庄才是最富的。

富庄是顺义县最大的。

经过锦衣卫的清查,全庄的田亩有上万亩,八成都掌握在大户的手中。

庄里的人口有三四百余户,一两千人。

虽然是顺义县最大村,其实比起京畿南边的真定府又不够看了,那里最大的庄子有五百余户。

从做事的风格,可以看清楚不同人的性格和具备哪方面的才能。

简而言之。

李彪术有专精。

而张于志偏向于道。

至于两人谁更忠心,杨报国不做评论。

自己掌握了权势,谁都是忠心的,当自己没有了权势,树倒猢狲散才是人之常情。

“八大户人家。”

“合计抄没田地八千三百二十七亩,耕牛骡驴百余头,另有房屋五十余间,金银铜钱九千余两……”

听完了汇报,杨报国笑了。

“内廷方面?”

“内廷,他们不孝敬我,难道还要我孝敬他们?御马监谁不服气,让他来找我。”

杨报国毫不犹豫的说道。

今非昔比。

上一次抄没几处庄子,那时候还要求着御马监,需要拉拢内廷,现在魏朝死了,王安也失势,司礼监其余的秉笔太监都得看魏忠贤的脸色。

现在是他们要向自己孝敬。

九千余两银子,自己可以办多少事情出来,而且分润了内廷,那么锦衣卫怎么办,要不要分。

好不容易挑选出来的缇骑,要是沾染上这样的风气,还能办什么大事。

周进没有意见。

本该如此。

果然。

到了最后,御马监的太监赶来魏府,谄媚的讨好杨报国,杨报国见对方识趣,同样抬举了对方。

魏忠贤从司礼监回府。

问自己的外孙最近又搞出了什么事,他还是从王体乾口中得知的消息。

“你太急躁了。”

得知外孙又占了别人好几千亩的土地,魏忠贤有些不满意。

倒不是反对外孙占地,而是太快了。

刚刚侵占两万亩土地才几个月,这又一口气侵占了八千余亩。

“何必心急,每年侵占个几千亩,十几二十年下来,不就有了十万亩田地到手。”

魏忠贤认为十万亩足够多了。

最开始他只想要个几千亩万余亩。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现在既然势头好,为什么不用,以后的事情谁能知道。”

杨报国随意找了个由头。

魏忠贤感叹。

自己这外孙什么都好,无论什么事都能拿出好主意,唯独在田地上的事,外孙太偏激了。

可能是来自乡里的孩子吧,对土地的执著已经刻到了骨子里。

魏忠贤不再追究此事,而是说起了王体乾。

“这老家伙贼心不死,想要巴结你客奶奶,咱本来不打算杀了王安,毕竟王安救过咱的命。”

魏忠贤不满的说道:“可这老家伙说动了你客奶奶,你客奶奶说不能给王安翻身的机会,反倒责怪起咱来了。”

“那就杀了王安嘛。”

杨报国无所谓。

打虎不死必受其害。

这一点上,那王体乾比魏忠贤要明白道理。

就像那王体乾说的。

王安为什么有今日,还不是当初对魏忠贤心软了,不但放过了魏忠贤,还任由魏忠贤到朱由校身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