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没一个冤枉的69(1 / 2)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马坊村社学。

民房。

三十几名小孩跟着先生读书,孩子们读熟了还要会背诵,先生告诉学生们这句话的意思,然后每个人要能默写。

人手一本书。

每个人还有纸张。

张于志第一次来到马坊村,好奇的看着陌生又熟悉的庄子,当在社学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仿佛被触动。

汪文言身旁的王本,他以为张于志是被孩子们手里的书本和笔墨纸张所震撼,。

于是王本得意的说道,“孩子们手里的书本和纸张笔墨,全部来自京城。”

张于志回过神来,连忙露出笑容。

村子里又富又不富。

吃穿住行很差,作坊之类的很多。

不但有打造农具的作坊,还有铁料铺,虽然规模小,可是那娴熟的工艺,一看就能知道来自京城。

还能是谁的手笔呢,当然是杨千户。

丁源也好久没来马坊村。

七个村庄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虽然很缓慢,甚至感受不到,可只要离开几日,就能有直观的感受。

比如路上经过的汤山,大山里已然有了不少的梯田。

庄子里的每个人都在劳动。

同样是干农活,但是庄子里给人奇怪的感觉,这里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每个人都在这双手之下做自己的事。

张于志死心塌地,只想把差事办好,不但没有盲目的去小东庄,反而选择先来七个庄子。

内心有了疑问,张于志诚心请教。

汪文言摸了摸胡须,沉吟了片刻,然后才缓缓开口。

“这里的人虽然还在种地,不过他们并不是只种地,与传统的佃户是不一样的。”

“以前种地,靠着地里的收获来生活,现在他们是靠着庄子来生活,庄子会分配劳动。”

这不是一个意思么。

张于志眉头紧皱。

汪文言给张于志时间去理解,有些事情看上去是一样的,但是本质上有了区别。

能不能领会其中的道理,要看每个人的天赋。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学社里。

一名孩童大声背诵。

刚好背诵到这句话,惊醒了张于志。

张于志点了点头。

看到张于志的神色,汪文言脸上露出赞许,此人比丁源要机警,丁源更多的是流于表面。

汪文言接待了张于志他们,然后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留下了王本。

丁源要返回县城,离开前,关心的问道,“你能带来多少人。”

张于志想了想,给出了一个数字。

“五十人。”

丁源摇了摇脑袋。

五十人可不够。

“上回可是来了上百人。”丁源提醒。

张于志笑了。

“缇骑经过缩减和挑选,只有了两百人,处处都忙,如何腾得出上百人来。”

丁源不明白。

明明需要缇骑做事,少爷为何撤裁缇骑。

听说以前的缇骑有七百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