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有为的荆州之子 6(1 / 1)

说回刘封,刘封传太有意思了,他为蜀书十卷第一人,说明地位不低、影响不小,但是整个先主传只提及一句“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于上庸。”更像是一个臣子的身份。有对比才会有发现,还是先主传中提及“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对比看刘封传,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此时的刘封是以一个“领兵人”的身份出现的。没有写刘封“从之”,而是“将兵”,这段隐藏的历史终究是浮出水面,刘封已经是在刘备集团排得上号的人物了,刘备攻雒城久攻不下,向荆州求援,谁带领援兵,诸葛亮、张飞、赵云还有刘封。史书中记录诸葛亮、张飞走北路,赵云则另领一军走南路,此事实在太过蹊跷,赵云是没有单独领兵记录的,或者说他是没有资格单独领兵的。荆州领头人庞统攻雒城时阵亡,荆州兵能不能再死心塌地跟着刘备成为当下要解决的头号问题。入蜀支援迫在眉睫,事关刘备的生死大事,合理论证此处隐去刘封,单列赵云领兵,真正南路军的领军人是刘封。此处会存在多个质疑,赵云能否单独领兵先不论,但是从后续加封刘封为副军中郎将,说明他具备领兵能力,后面刘备与曹操决战汉中后,单独让刘封领兵前往上庸支援孟达。又一个质疑,为什么此处没隐去刘封,我的解释此处为刘封单独领兵,与孟达攻打上庸走的是两条路线,无法合二为一。前文提到陈寿之前为蜀汉官员,对刘封的存在应该也是讳莫如深,想尽可能的隐匿他的存在,无奈关键的人物就是这么耀眼,而作者猜测陈寿在蜀汉的仕途不顺也让他对刘封这个“先主的接班人”有了无限遐想。

关于上段作者质疑赵云不能单独领兵的原因,先剖析如下,荆州时期的刘备此时军队官职是左将军,还是由曹操表天子册封的,上一个左将军是“三姓家奴”吕布,此时刘备还未开府(开府这个词不好解释,简而言之就是高级官员可以配自己的心腹、秘书团之类),张飞和关羽、诸葛亮三个人自不用说,单独领兵符合刘备意愿,赵云哪怕到了汉中之战都与黄忠合一部,荆州兵能否服从赵云的身份,实在是难以信服。第一,与霍峻不同,赵云并没有自己的部曲,他时刻跟随着刘备领军作战,这也是刘备敢留霍峻一人领军在葭萌关的原因,霍峻手底下是他自己的部曲,虽然就那么几百号人;第二,官职来看,庞统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两人都是荆州士族的代表,庞统能领军,诸葛亮自然也能领军,张飞和关羽分别是征虏、荡寇将军且是刘备党委班子,赵云是入蜀前刚从牙门将军升迁到偏将军,赵云的偏将军与周瑜的偏将军可大不相同,孙权的官职是讨虏将军,说死了和关羽张飞一个级别的,但孙权是军阀啊,周瑜还有一个关键身份“领中护军”,这才是周瑜单独领兵的凭证,反观赵云有什么身份加持?领留营司马也无权单独领军。魏延在镇守汉中前也是牙门将军,入蜀、湘水对峙、汉中之战愣是连个影都没有,可见赵云此时的地位仍然非常低,但是为了和读者妥协,作者也默认可能是赵云挂帅,刘封为辅走南路支援。刘备入蜀后,赵云为翊军将军,刘封为副军中郎将,有人以此反驳,东汉末年的中郎将烂大街,刘封此时的官职应当低于赵云。但是刘备入蜀前带了两个中郎将,霍峻和黄忠(在赤壁之战前封为中郎将,代理裨将军),刘备能领兵的中郎将都是负责刘备的“贴身保护”,换句话说刘备是统帅,中郎将就是那支军队的先锋、安保,霍峻被留在了葭萌关,黄忠随着刘备先登陷阵(实话实说,这老头着实不容易),刘备入蜀后,随着身边人从原来的荆州士族变换为益州豪强后,刘备第一件事就是保护自己,刘备提拔了副军中郎将刘封,荆州儿子贴身保护自己。(并不是所有中郎将都不值钱,曹丕进位王太子之前担任的是五官中郎将,嘿嘿嘿,作者也强词夺理了,给曹丕权力的还是那个“副丞相”位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