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大师与入蜀破局 4(1 / 1)

说到战略眼光,周瑜绝对是东汉末年数一数二的人物。周瑜,字公瑾,这个名字实在是太美妙了,“怀瑾握瑜”取自屈原的《楚辞九章怀沙》,人如其名,周瑜也是一个极度美妙的人才。他的目标从未停留在暂居江东这片狭小的土地,他的人生目标一直是天下。周瑜提出的策略都非常狠辣,甚至可以说直插要害。赤壁之战后有两条建议,一是杀了刘备,整个荆州就可以全部纳入;二是西入益州,彻底与曹操形成南北对立的格局,东中西庐江、襄阳、汉中(关中)三线出击,天下可得。很可惜,应了电视剧里的一段台词“这样的人,心机太重、杀气太大、运气太好,他不会长寿的。”这个有能力改变东汉末年局势的天才在35岁就被上天收了回去。直至周瑜死后鲁肃接任,江陵城一直归孙权所有,刘备的大本营在公安。前文提到的孙权借南郡给刘备,是鲁肃的提议,鲁肃此人眼光依然毒辣,他与周瑜相比,虽然保守但更务实。刚拿下南郡,杀掉刘备得到整个荆州说起来容易但后续如何控制荆州本地大族仍是困难重重,不妨让出江陵城,说是借给刘备,让北边襄阳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悬在刘备头上。有人说,愚蠢,刘备借荆州必然是有借无还,鲁肃怎么会这么蠢。大家似乎低估了古人的虚伪狡诈,而抬高了所谓的仁义道德,鲁肃并未全部退让,他知道南郡来之不易,他驻军的地方叫陆口,就是后面刘备与孙权湘水划界时,孙权的前沿指挥所。江陵城东西两道最要命的军事据点,公安、陆口有一个就掌握在孙权手里,这颗白衣渡江的定时炸弹在鲁肃任期就已经埋下了,后面由吕蒙亲手引爆。刘备入蜀从一开始就是死局。最好的结局就是得益州,失荆州。如果遵从周瑜的战略构想,孙权取益州,那么刘备将慢慢被孙权消化。想靠荆南四郡硬怼两州,你刘备将是第二个刘秀。

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

入蜀迫在眉睫,与其被孙权慢性灭亡,不如与天斗一斗,我先入蜀。史上有名的卖主求荣案爆发,刘备领兵三万进驻葭萌关。三万人,刘璋怎么能放心呢,抵御张鲁这种小事为什么还需要刘备亲自过来,没有人是真的蠢,刘璋也不蠢,让刘备驻军葭萌,钱粮由我供给。应了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的解释:陕甘总督在我们手里,就能制约他的十万大军、百万大军。刘璋也是这么想的,你从荆州运粮不可能,还不是得靠我的钱粮接济,把你放在最前沿,无论是张鲁还是曹操,我都保留自身实力,你要是有非分之想,那就断了你的粮。就当刘璋做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美梦时,刘备已经迅速地和当地大族勾结在一起,谈利益、拢人心。

这里先插一段,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的。益州与荆州都有世家大族,但两个州的情况非常不同,后世根据他们所属不同利益集团划分为荆州派、东州派、益州派。其实,东汉末年还远远没有涉及到党派之争,之前也说过东汉的矛盾隐患仍然以外戚干政为主,而东汉末年至晋朝一统三国这漫长的80多年主要是这几类人的斗争。一者是世家大族,或称门阀,他们有土地、人口、钱粮,他们是当地百姓的代表,混的好的世家大族家中能一直有人在朝为官,比较典型的就是袁家四世三公,混的差一点的就是董卓、邓艾这类没落家族要靠军功或者站队重回顶级世家行列。二者是本地豪强,朝中没有势力,有的是变卖家产搞风投,有的是强取豪夺做土匪,他们典型的特征是有自己的部曲(部队),且兵力强大,他们需要的世家大族的支持,有互相投资类型的如麋家和刘备,也有董事会选出的法人代表如江东大族与孙权。真正的底层平民老百姓想出头比登天还难,在“九品中正制”出台之前,想实现阶级跃迁,一个靠军功“先登、夺旗、陷阵”如乐进、张辽、黄忠之流,另一个就是“察举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谓“举孝廉”早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你说你孝顺父母,该被推荐。问题是谁推荐你?你平头老百姓没读过书,写一写关于儒家的“孝”具体是什么?这不纯扯淡吗?当然作者也不否认有那些极度孝顺的老百姓孩子他们的事迹广为人知,被当地作为典型推举上去。“举孝廉”都如此,“茂才”就更不用说了,书都没读过,茂个屁。所以作者研读三国的时候,对张辽、乐进、赵云之流是极度尊崇的,也许他们不是封疆大吏,也没有成为股肱之臣,但他们不甘平凡努力奋进的样子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他们才是真正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说回荆、益州之别,荆州的骨干核心都是荆州本地大族推举上来的,“刘表荆州”的蔡家、蒯家、黄家,“刘备荆州”的庞家、马家、向家,后者的士族代表哪怕到后主刘禅时期都活跃在“蜀汉政坛”,丢失街亭的马谡、出师表中性情中允的向宠,他们是荆州士族的代表人物。反观益州这边,便非常不可思议,由益州本地士族推举上来的代表人似乎寥寥无几,刘璋任期内重用的人,吴懿、吴班是兖州人,孟达、法正是三秦人(三秦大地的扶风郿县),李严更不用说原来就是荆州南阳人,刘表死后逃到益州。刘璋任期内的政治生态可以简要地概括为“重用外来人”,好处是防止本地士族掌权后勾结壮大架空自己,坏处是本地士族更容易叛变,门阀看到当权者无法为自己带来利益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当然是换老板,于是就有了张松勾连境外反动势力的行为,先是曹操后是刘备。刘备入蜀虽然历时很长但是看起来却很轻松,完全没有汉中之战时的所谓的“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正是因为这些蜀中的世家大族背离了刘璋,刘璋重用的那些有部曲的外地人也纷纷叛变,内外勾结,灭亡是早晚的事情。引申出一股亘古不变的观点,灭亡从来不是外敌强大而是祸起萧墙。刘备接管益州后,面对两州截然不同的政治生态,刘备的做法是什么?三互法的缩减版,两州互任,掌握军权或者说有自己部曲的原荆州班子来益州担任要职,原益州班子经过考核后可以去益州战略地位稍差一点的地方任职,例如魏延担任汉中太守、霍峻担任梓潼太守、孟达担任宜都太守,战略核心岗位还是由自己最原来的班子担任,关羽襄阳太守督荆州,张飞巴西太守拱卫成都前沿阵地,麋芳南郡太守镇守江陵城,自己儿子刘封督上庸三郡。设想很美好,但是随着荆州的丢失以及短期内无法通过汉中北伐曹操的现实,荆州门阀与益州豪强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刘封成了斗争的牺牲品。现代电影《让子弹飞》中有一句台词:“枪一响就有人死,有人死就有人哭,人一哭就要说心里话。”建安二十五年,自裁的命令到了,刘封死了;刘封死了,刘备痛哭;刘备痛哭时候会跟谁说了心里话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