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十八(1 / 2)

我后来才意识到,原来苏州河并不在苏州,东吴大学也并不在东吴。可东吴桥上,那随风而动的皓色裙摆,虚虚幻幻,影影绰绰,好似生来便与这桥为一体一般。

…………

“那我第四个志愿就填苏大吧”,我对着老爹随口说到。

我叫肖遥,南京人。老爹和我刚拜访完我的物理老师,请教关于志愿填报的事情。他老人家早年间也毕业于苏州大学,但并不推荐我填报,反而感慨如果我少考几分就用不着如此纠结了,在他看来自己老家的矿大更具性价比,无论就业还是保研质量都很高。

至于这个“随口”,有多随口呢——实际上我压根没考虑去这所学校,在它之上,我填了两所省外的985,还有省内的南航。尽管我的排名大概率是上不了南航的,但作为我高中三年的执念,我仍为它留了个位置。

说来也有些好笑,按照往年分数线,我觉得自己应该会踩线被外省985录取,所以我花了好些心思去研究恰好是投档线的专业,也就是所谓的调剂专业。比起被调剂,还是自己主动选择好一些。

至于苏大,我甚至研究都懒得研究,就按照分数从高到底随便填六个专业上去吧!反正我也不会去的。

老爹对物理老师的指导自然很是信服,除了要我记得再填一个矿大之外,也没啥意见。

倒是老妈对我不太满意,只留下一句“你也成年了,你自己的事情自己看着办吧”。她更希望我以后从事老师、医生、律师这样的职业,所以她希望我报南师大或者南医大,但都被我拒绝了。

他俩的分歧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了,所以在我尚不谙世事的年纪,他们便已经离婚了,我被判给老爹,但这些年一直是老妈带着我,管我的生活和学习。

“从不知天高与地厚,渐学会很多困忧,也试过制度和自由,也许不再没有,又或者不想再追究,我发觉这地球原来很大,但灵魂已经败坏。”

刚买的电脑放着beyond乐队的十八,恰如刚从高中毕业正好十八岁的我。十八岁的我已经受够了家对我的束缚,几十平米的房子已然让我感觉到拘束,所以我想去外面看看,去看看不同地域的人与物,去在我最青春、最有感知力的岁月里体会这世界!

…………

浮云朝露间,最终的录取结果便出来了。我迫不及待地登上网址,“苏州大学”四个字赫然映入眼帘,顿时间,我只觉得眼睛发黑。我比外省985的投档线恰好低了一分,这一分足以对我的命运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至少这几年我没法去省外生活了,对家的逃离没法那样彻底了。

但不管怎么说,苏大也是一所很不错的高校,尽管对它不甚了解,但我知道它是十大最美校园之一!想想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甚至还能开展一段美好的校园恋爱,我便将没能被985录取的烦恼抛诸脑后了。

于是我便打开诸多社交平台,开始搜集关于苏州大学的信息,比如哪个食堂比较好吃,学校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哪个专业女生比较多,哪个校区……等等,哪个校区…?

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苏州大学是有几个校区的,就像南航有明故宫校区和将军路校区一样,苏大有三个主校区,分别是本部(天赐庄、东区、北区)、独墅湖校区及阳澄湖校区,我的专业则在阳澄湖校区,属于工科学院。

不知道这个消息还好,因为直到这一刻我才意识到,我的大学四年将可能定上怎样的一个基调,我的耳边仿佛有无数只河蛙的鸣叫声在不断回响…这一刻我才切身明白一句至理名言:劝人学工,天打雷劈。

某乎上关于阳澄湖校区的帖子里,第一条便是附上一张“各校区男女比例”图片的热帖。其中阳澄湖校区的男女比例高达4.7:1,而我所在的学院在这项数据中更是拔得头筹——上一届不到400名学生里面,有352个性别为男……

当然,帖子里前人们所吐槽的远不止这一点,这些讯息带给我的冲击之大,让我虽尚未见阳澄湖校区的真面目,却也望而却步。

因此在爸妈送我去大学报道的日子前,我每天都要念叨几遍“我大一结束一定要转专业,转出这个校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