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孤独的守望者 77(2 / 2)

刘子华认真地回答早已和同胞解释过无数次的观点:“我理解这种跨学科研究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但我认为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易经》作为中国古老的哲学体系,其中蕴含的宇宙观与现代天文学有着潜在的联系。我的研究试图搭建一座桥梁,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科学。我相信,只有不断探索和尝试,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我们所处的宇宙。

哲学教授的质疑似乎点燃了会场上的紧张气氛,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权威:“刘先生,您的研究方法似乎过于依赖于古老的哲学,而非严谨的科学实证。在科学的殿堂里,我们如何能够接受这种缺乏实验支持的假设呢?”

下面的观众也开始不断窃窃私语起来,辩论声和争吵声渐渐如白噪音一般弥漫在整个现场。

周围的记者也在不断拍照,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此时此刻,所有的观众,包括殷阳自己,明明知道最后的结果,可此刻依旧下意识紧张起来!

刘子华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怀疑目光后,深吸了一口气,平静地回应。

“我理解您的担忧,教授。确实,我的研究方法可能与传统的科学实证有所不同。但请允许我指出,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突破都源自于对传统思维的挑战。《易经》中的智慧并非迷信,而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它的实证,并非在实验室,而是在整个辽阔的天地中。”

“我们的圣人孔子曾着书《春秋》,为什么叫春秋而不是夏冬?是因为春秋持平。如今的我提出的是一种假说,它只是对真理的探讨,而非一种绝对的定论,无论正确与否,都会交由我们的后辈去确认。”

“在此,我想用我们国家圣人的那句话回答您的疑问。”

刘子华停顿了一下,扫视了眼前所有的观众一眼,一字一句回答道:“知我罪我,其惟春秋!这本凝聚了我所有心血的《八卦宇宙论》,将是我在所有后世子孙眼里的春秋。”

刘子华面对着愈发尖锐的质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光芒:“我无法立即提供所有的证据,但我坚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能够找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科学是不断进步的,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未知就停止探索的脚步!不然和当年的中世纪教会,又有什么区别呢?”

全场陡然一片安静。

所有外国人看着这名中国人。

似乎是第一次认识这名中国人身后所代表的文明的厚度。

就在这戛然无声中,一位年轻戴眼镜的天文学家站了起来:“我曾与刘先生合作过一个项目,他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虽然我们还未能完全证实他的所有假设,但初步的观测数据确实显示出一些有趣的相关性。我认为,我们应该给予刘先生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进一步验证他的理论。”

随着更多的科学家开始表达对刘子华研究的支持,会场上的气氛逐渐缓和。质疑的声音逐渐被理性的讨论所取代,人们开始更加开放地考虑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

......

最终,旁观了整个答辩过程的摩尔在与身边的爱因斯坦耳语了几句后,面带赞赏的站起身微笑望向了解答了所有博士或质疑或好奇的疑问后略微面色有些苍白的刘子华。

而刘子华的玄瞳此刻也望向了这位法国着名天文学家。

摩尔站在刘子华面前。

接着转身面向了所有参与这次答辩的学者,声音响亮而清晰地宣布道:“我们应该向刘子华博士高声道贺!他以极其耐久而深刻的研究,为我们提出中国先哲之宇宙科学和我们近四个世纪中经过若干代学者极大辛苦而获得的成果,如何竟能互相吻合。”

说完,他便抬起双手,在巴黎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为一个来自东方的异乡人鼓起掌来。

在摩尔的引领下,全场起立,掌声雷动!

年老的刘子华此刻望着屏幕中那个年轻人,突然很怀念。

好像既是怀念一去不返的时光,也是在怀念这曾经对抗过世界的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