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585节(2 / 2)

  当然了,此时的所谓步炮协同战法还非常的粗糙,明军鸟铳手横阵只能缓慢的向前推进,因为明军的炮火延伸速度是快慢不定的,而且误差也是很大的,甚至有时候还要停下来等待炮火移动才行。

  不过即便如此,这种战术在这个时代,也算是一种非常超前的战术了。

  甚至到了数十年之后,当欧洲爆发了全面战争,大明帝国带着朝鲜、日本、安南、印度等十几个亚洲国家参战,正式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明军使用的步炮协同战术还让那些欧洲强国瞠目结舌。

  甚至后来的法国陆军元帅都曾感叹道:“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明军的战术:火炮轰、步兵冲,步兵冲完火炮轰,火炮轰完步兵冲,甚至步兵跟着炮火冲!你出兵反击吧?骑兵抄你后路,然后火炮轰完步兵冲,你按兵不动不反击吧,就只能等着被火炮轰完,再被步兵冲!就这样一成不变的打法,硬是从莱茵河打到了英吉利海峡,整个欧洲都无法抵挡!”

  而此时,身为第一个见识到明军最新战法的欧洲将领,此时乔西普的心中是非常崩溃的,因为三万多印度土兵已经在明军猛烈的炮火,以及协同开火的步兵火力中彻底崩溃了。

  漫山遍野的印度土兵溃逃下来,这样的场面非常壮观,让那些精锐的英军士兵也产生了动摇,军阵中顿时响起了喧嚣声,这样的场面是英军之中从未出现过的。

  于是乔西普下令所有火炮开火,同时一万五千人的火枪手准备开火,不断是印度土兵还是明军士兵,全部打死在阵前。

  而七千长戟兵也做好了准备,只要前方敌军冲到近前,这七千披甲的长戟兵就会上前肉搏。

  至于军中的六千骑兵,则是与乔西普一起驻守在侧后方的炮阵。

  轰!

  很快,明军的炮火延伸到了极限,这里已经是明军、英军炮火射程的中间地带,是战场上难得没有炮弹洗礼的地方。

  而就在这时,推进到这里的明军各部将士先后停下,开始在这里驻守防御。

  乔西普急忙举起望远镜,只见北面的明军火炮已经停止了炮轰,正在通过浮桥过河。

  只要明军的火炮过了角硬水,那己方的所有兵马就暴露在明军一万数千门火炮的火力打击之下,这场战斗也就没有任何悬念了。

  于是乔西普当即下令,命令刚刚收拢的数千印度土兵再次发起进攻,开始进攻明军各部的军阵。

  而英军兵力,则在乔西普的命令下开始逐步向后退却。

  此时的乔西普已经不想打了,只想着在那些印度土兵的掩护下,尽快率领所部英军撤出战场。

  可是为时已晚!

  随着一阵铁骑声响起,从战场东北面迂回过河的明军骑兵出现在战场东面,各部驻防营配属的骑兵几乎都被李定国下令集中使用,此时正由副都督陈默成率领,朝着英军军阵冲杀过来。

  明军骑兵都装备了燧发鸟铳和震天雷,此时冲锋在最前方的骑兵将士纷纷开火,英军战阵见到数以万计的精锐骑兵突然从侧后方冲杀出来,而且还能在冲锋的同时开火射击,顿时就乱成一团。

  随着数百英军士兵被打死,整个英军战阵便宣告崩溃了,七千长戟兵还能在军官的指挥下上前列阵阻击,而那些火枪手则开始向后逃跑。

  紧接着,冲到近前的明军骑兵开始投掷震天雷,这种英军从未见过的火器,顿时就在七千长戟兵的军阵中相继爆炸,那些勇气可嘉的长戟兵顿时被炸得死伤狼藉,军阵也随之崩溃。

  “冲杀过去!”

  陈默成大声怒吼着,数万铁骑将士如同洪水一般,开始席卷英军的军阵和阵地。

  而前方的印度土兵,此时也被明军鸟铳手彻底击败,在阵前留下了一千多具尸体,便再次崩溃逃跑,在他们身后便是已经上刺刀开始发起冲锋的明军将士。

  乔西普此时面如死灰,直接率领六千骑兵准备逃跑,但是此时乔西普才发现,自己周围全都是溃兵,六千骑兵根本跑不起来,那数万明军骑兵便已经冲到跟前。

  这一战,乔西普在逃命的途中被明军骑兵斩杀,乔西普率领的两万八千英军全军覆没,明军将士没有留下一个俘虏。

  而那三万多印度土兵,除了被斩杀的一万多人以外,剩下的被李定国编为仆从军,然后作为明军的前驱,开始向安南国南部推进。

  角硬水一战,明军大获全胜,刘衍接到捷报之后大喜过望,随即给李定国下令:大军暂不撤回,顺势南下,逐一征伐安南等国!

  在刘衍的计划中,安南国北部原本就是华夏故土,自然是要拿回来的,那里可是华夏的交趾。

  至于其余地方,则完全可以扶持一个傀儡安南国,其余各国也可以如此做法。

  这些事情,便可以交给李定国去办。

  时间到了崇祯二十六年三月,此时冰雪消融、天气回暖。

  北线西路的田镇北部、中路的许铭部、东路的郑义部先后发起反攻,一时间大明北部边疆烽烟遍起,在长达数千里的战线上,数十万明军开始向北推进,全面向罗刹国发起反攻。

  而东南方向的台湾岛上,得到援兵的郑成功也先后取得了鸡笼、高雄两场战役的胜利,此时正率领明军各部将士,连同东洋舰队一起,将荷兰、西班牙联军围困在热兰遮城和普罗民遮城两地,这些欧人军队已经没有了腾挪的资本,台湾战事也进入了收尾阶段,明军胜局已定!

第八百四十五章 北进

  崇祯二十六年四月中旬。

  在历史上的这一年,是永历七年,同时也是顺治十年。

  历史上的满清顺治正式在这一年遣礼部尚书觉罗郎球、理藩院侍郎席达礼等,将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之金册、金印(文用满、藏、汉字)送往代噶地方。

  封达赖五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达赖从此才正式得到“达赖喇嘛”的称号。

  同时也是在历史上的这一年,奥利弗·克伦威尔解散了英国国会,开始了自己独裁统治的序幕。

  只是如今历史进程已经彻底变样,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了。

  华夏已经不在满清的阴霾之下,顺治更是没有出现。而此时的克伦威尔也许依旧在国会各方周旋,只是在不久的未来,克伦威尔将听闻英国东印度公司主力大军全军覆灭的消息,刘衍也不知道这个消息会对英国的政局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从此彻底改变英国的国运走向。

  而此时在大明的北疆,经过几个月的对峙和激战,十几万罗刹国大军已经开始呈现疲态。各路明军在充足兵力和后勤补给的加持下,开始对罗刹国大军发动暴风骤雨一般的进攻。

  在西路,此时的北庭都护府都护田镇北已经率领经过补充,合计兵力达到十四万的明军各部将士继续北上,此时已经途径后世的贝加尔湖,兵锋开始朝着罗刹国西部的重镇,也就是后世的鄂木斯克城杀去。

  如果被田镇北拿下鄂木斯克,那罗刹国在东方的十几万大军补给线,就会面临被明军切断的危险。

  而且自鄂木斯克城向西,沿着额尔齐斯河继续行进,这十四万多的明军便可以一路深入到罗刹国的核心地带,届时整个罗刹国的精华地带都将陷入战火之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