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468节(2 / 2)

  两天之后,运输船队抵达了獐子岛。

  高弘图连同朝廷组建的使团众人下了船,甚至都没在獐子岛休息一下,就急忙转乘船只,从鸭绿江入海口逆流而上,又花了一天多的时间抵达了镇江堡。

  “下官拜见阁老!”

  在镇江堡内的官署内,一身风尘的高弘图见到了刘衍,当即行礼拜见。

  刘衍笑着上前将高弘图拉到了座位上,说道:“高侍郎一路苦寒,辛苦了!”

  高弘图再次站起来,抱拳说道:“下官冒这点风寒算什么,与阁老和大军将士浴血奋战、收复失地相比,下官的辛苦还差得远啦!”

  刘衍微微颔首,如今的高弘图早已经没有了之前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在经历了官职变动,亲身参与了新政、军改,认识到刘衍的所作所为真的可以让大明富强、中兴,高弘图也彻底放下了自己的身段,切实开始脚踏实地的忙于政务,已经从一个争权夺利的弄臣,蜕变成了一个实打实的干臣。

  “呵呵,”

  刘衍示意高弘图坐下,然后说道:“此番点将高侍郎出使朝鲜国,其实本公的本意并不是为了收兵,而是为了将来出兵。”

  高弘图认真的听着,说道:“请阁老明示吩咐!”

  “高侍郎是财政部的,自然知道如今朝廷的财政状况,已经不允许本公率领数十万将士杀进朝鲜国了。可是朝鲜国投靠满清,甚至出兵支援满清,抵抗我大明天兵,其罪当诛!不打,则天下百姓不忿,不打,则数十万将士愤慨,不打,则我大明天威何以远播四海!”

  “所以,此番高侍郎出使朝鲜国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暂时稳住朝鲜国,让朝鲜国上下认为朝廷大兵压境,只是为了问罪,而并不是真的要杀进朝鲜。其二,就是让朝鲜国赔款,为其投靠满清、出兵抗拒天朝而赔款谢罪。”

  “至于从朝鲜国拿到钱粮的具体金额,本公还想听一听高侍郎的意思。”

  高弘图在从北京城出发之前,便已经跟财政部尚书岳明商议过,毕竟刘衍在点名让高弘图出使朝鲜国的时候,已经透露过此番的目的。

  所以高弘图和岳明虽然不知道具体的细节,至少也知道刘衍是想从朝鲜国讨要钱粮赔偿,所以二人也曾大概计算过。

  于是高弘图说道:“启禀阁老,以财政部的估算,目前阁老所部四十多万将士以及大批的战马,每月需开支军饷三十万两银币左右,消耗粮食五十万石左右。以半年为期,则此番朝鲜至少要赔偿两百万银币、三百万石粮食!”

  刘衍思索了一下,这笔钱粮对于朝鲜国来说,可以算是天文数字了,估计就算朝鲜国王李倧能拿出来,也几乎要倾家荡产,弄不好还会将朝鲜国给逼急了,到时候朝鲜之战提前打响,对于大明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都督府、两个都护府的筹建事宜,辽东的重建事宜都会受到影响。

  于是刘衍说道:“以三个月为期吧,让朝鲜国赔偿一百二十万银币,一百五十万石粮食。”

  高弘图微微一愣,然后便明白了刘衍的意思,毕竟朝鲜国能有多少钱粮,身为财政部侍郎的高弘图心中也是有些了解的。

  “阁老高瞻远瞩,考虑得比下官和财政部更深刻,这一百二十万银币、一百五十万石粮食的数额还是很合适的,下官就按照这个数额去跟朝鲜国谈吧。”

  “嗯。”

  刘衍说道:“另外,高侍郎到了朝鲜国之后,一定要强硬,绝不可意气用事,也不可动恻隐之心,要时刻记住朝鲜国出兵支援满清的罪行,不能见到朝鲜国内部百姓贫苦,就心智动摇。高侍郎要记住:此行当学大汉之傅介子,扬我大明国威!”

  “高侍郎与本公都是大明的官吏,只为大明百姓负责,只为华夏的前途负责,至于其他国家的百姓,并不在你我的职责范围内,高侍郎要谨记!”

  高弘图当即抱拳说道:“下官领命,阁老嘱咐,下官自然谨记于心!”

第六百七十二章 天兵将至!(一)

  为了给高弘图壮声势,刘衍特意从国防军第五军中抽调了一支骑兵部队随行,作为高弘图的护卫铁骑。

  而这支兵马的领军将领,便是国防军第五军军部直属骑兵部游击将军来东。

  来东率骑兵部四千八百多名铁骑将士出发,护卫着以高弘图为首的使团从镇江堡出发,渡过寒冬之中的鸭绿江,第一站就抵达了朝鲜国的义州城。

  义州城是朝鲜国平安道下面的一处府城,也是朝鲜国防备大明的前哨城池。

  当游击将军来东率部抵达城下的时候,已经有朝鲜军的斥候将消息送进了城中,城中的数百守军顿时如临大敌,还紧急动员了数千城中男丁协助守城。

  来东冷眼望着城墙上不断跑动的朝鲜兵马,不禁嗤笑了一声,对身边的部下千总说道:“义州这等军事重镇,朝鲜国竟然只驻守了这么一点人,当真是昏聩!”

  虽然来东部才刚刚渡过鸭绿江,可是明军各部的夜不收早在大军刚刚抵达江边驻扎的时候,就已经陆续渗透到朝鲜国一侧,将沿江的义州、朔州、龙川、昌城、楚山等地情况探查得差不多了。

  明军之中的夜不收都是资深老兵,大部分人都精通几种语言,不但会蒙古话、满语等胡语,也有不少人精通朝鲜话,乔装一番探查起来很是便利。

  此时高弘图也策马来到来东的身边,朝鲜国境内官道破败,乘坐马车根本无法远行,所以高弘图也只能硬着头皮骑马随行了。

  “来将军,咱们需要进城吗?”

  来东笑着说道:“启禀高大人,这义州城只是朝鲜的一个府城,咱们进城也没有什么意义,而且城中多半也没有能够做主之人,咱们还是继续赶路吧。”

  随后来东指着东南方向,说道:“大军继续前进,经龟城、宁边、安州,一路前往朝鲜国平安道的治所平壤城,在那里递交国书,然后再前往京畿道的汉城。”

  高弘图点了点头,只是有些担心的说道:“就怕沿途会引起朝鲜兵马的误判,到时候动起手来,此番出使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来东大笑着说道:“高大人放心,末将这近五千铁骑,完全可以横行朝鲜国,保准将高大人平安的护送到汉城!”

  随后明军将士只在城外稍作停留,便继续向前推进,而义州城内的朝鲜兵马都是长出一口气,随后便派出快马向后方城池报警。

  只是派出的这些快马都畏惧明军的威势,数千全员披甲的重装铁骑大军,对于朝鲜国的兵丁来说,那就是不可战胜的存在。

  更何况此时大明数十万精锐兵临鸭绿江边的消息已经散开,那些精锐可是攻灭了不可一世的大清国,这已经不是朝鲜人能够抗衡的存在了,所以这些前去示警的快马自然不敢招惹来东所部,只是远远的跟着,等到来东所部经过一处城池,那些快马才会进城报警,哪怕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三天之后,来东率部护送着高弘图抵达了平壤城下,此时驻守在平壤城的平安道留守已经得知了消息,急忙动员城内的两千多朝鲜兵登城驻守,并且还大张旗鼓的从城中征召民壮协防。

  平安道留守名叫李现,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文臣,平日里只会巴结上官,这才混到了一个平安道留守的正二品高官。

  今日李现战战兢兢的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威严的军阵,望着四千八百多名精锐铁骑将士在寒风中巍然不动,让着那面大明金涛战旗,李现和周围的众多朝鲜兵一样,都是面色惨白,所有人都被吓坏了。

  “如今大清被大明攻灭,大明也出兵向朝鲜问罪了!”

  朝鲜国一向奉行事大政策,原本以为大清如日中天,“欺负”起大明来如同探囊取物,所以朝鲜国内的“亲明派”逐渐没有了市场,不是被降职就是被迫离开了朝堂,如今的朝鲜上下以“亲清派”为主,所以朝鲜国才会出动二十多万精锐支援满清。满清的强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自然也少不了朝鲜国的迎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