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468节(1 / 2)

  西北都督府包括陕西、甘肃、哈密。

  而目前大明已经有了两个都护府,分别是囊括漠南草原的瀚海都护府,以及统辖原奴儿干都司故地的安东都护府。

  目前国防部已经正式任命许铭为瀚海都护府都护,任命李定国为安东都护府都护。两个都护府各地正在按照朝廷的章程建立州县,驻防军也在招募之中。

  大明的都护府和都督府属于平级,各道的驻防军全部归都督府、都护府管辖,但是调动权在国防部,装备的供应权在装备部,钱粮的发放权在财政部,也算是三权分立了。

  同时,将来十六支国防军也要分别进驻各都护府、都督府,如此大明天下才算是稳如泰山。

  “不过现在各都督府的都督人选未定,阁老的意思也是暂时不要定人,先将各都督府的构架搭建起来再说。”

  陈新甲说道:“另外,各军在草原和奴儿干都司对满人、蒙古人的余孽已经进行了几番围剿,但是说实话,想要将所有的胡人全部斩尽杀绝是不可能的。如果光靠杀戮就能稳定边疆,那当年的强汉盛唐早就彻底占据华夏周边了。”

  “所以,目前阁老已经命国防军各部停止对胡人的围剿,转而全力在瀚海都护府、安东都护府推行汉话,只要胡人能够会说汉话、会写汉字、穿汉服、行汉礼,那就算是归化胡人,不但不会有性命之忧,还可以获得大明百姓一样的待遇。”

  陈新甲对刘衍的这个方略非常推崇,说道:“阁老此举,才是眼光长远,是真正的安邦之道啊!”

  只是田辉叙微微皱眉,问道:“那满人和蒙古人也在此列吗?”

  “在!”

  陈新甲说道:“只是毕竟满人和蒙古人的双手都沾满了我国朝军民的鲜血,所以阁老定下规矩:满人、蒙古人除了要做到以上条件之外,还要服刑十年,为朝廷在各地的兴建工地做劳工,十年之后才能获得自由。”

  “只要是满人和蒙古人,不论男女老幼,皆是如此!”

  众人听到这个条件,心中才算是舒坦了一些。

  如今的满人和蒙古人的数量已经不算多了,而且大多都是老弱妇孺,真要做十年苦力,到时候能有多少人活下来都是未知数,也算是给这些胡人的报应吧!

  “好!”

  陈新甲随后说道:“今日的议题还有一个,那就是朝鲜战事!”

第六百七十一章 使者

  陈新甲说道:“眼下朝廷为阁老所部数十万将士筹集了三个月的钱粮,现在差不多已经消耗了三成左右,朝廷必须继续为阁老所部运送后续补给,这一点就算再难,咱们也要同舟共济!”

  说完,陈新甲便看向了财政部尚书岳明,随后又看了看商务部尚书宋功明。

  岳明率先说道:“陈尚书和各位都知道,如今朝廷各项开支浩大,光是筹建瀚海都护府、安东都护府所需的钱粮,每月就需要两百七十万两银子,以及上百万石的粮食供应。另外还有西北灾情的收尾事宜,辽东各地的重建开支,以及等等其他的开支。”

  “现在财政部基本上没有什么结余,能够不发生亏空,本堂就已经烧高香了。至于再筹集数十万大军的钱粮开支,实在是力有不逮。”

  岳明说了一阵,便眉头紧锁的说道:“眼下唯一能筹集钱粮的地方,就是先从山东、北直隶、南直隶、福建等富裕地方,抽调一些地方府衙留存的钱粮上来,算是朝廷向地方暂借的吧。不过等到明年夏税收上来之后,这些暂借的钱粮一定要尽快偿还,以免地方钱粮不足。”

  陈新甲问道:“那财政部能筹集多少钱粮?”

  岳明皱眉大概算了一下,说道:“大概有一百二十八万银币、五十四万石粮食。”

  陈新甲算了一下,这些钱粮估计也只能支撑刘衍部大军一个多月的消耗而已。于是陈新甲便对宋功明问道:“那商务部这边能筹集多少钱粮?”

  宋功明说道:“按照朝廷的经制,商务部下属各工坊、商社的收益,每三个月要向财政部结算一次。眼下今年年底的结算还没有进行,商务部还留存了一些钱粮。”

  “本堂已经提前估算了一下,这批钱粮大概有三百一十五万银币、一百三十万石粮食,就先充作阁老所部的补给之用吧。”

  宋功明说着便看向岳明,只见岳明也是点头赞同。

  如此,朝廷就能筹集四百四十三万银币、一百八十四万石粮食,陈新甲估算了一下:这笔银币差不多可以供应刘衍部数十万将士两个多月的消耗,加上此时军中的存余,四个月的时间还是可以支撑的。

  于是陈新甲松了一口气,说道:“好,就如此办理吧,财政部和商务部尽快将钱粮运送到天津卫去,北洋舰队已经在天津卫已经有运输船队在港口等候了。”

  “好。”

  大军钱粮的问题商议完毕之后,陈新甲松了一口气,笑着对众人说道:“大事都商议完了,咱们也松了一口气啊。”

  众人全都笑呵呵的点头,这段时间先是辽东收复、满清灭亡,随后大军拿下了奴儿干都司故地、漠南草原,紧接着就是筹建安东都护府、瀚海都护府,以及各处都督府,眼下刘衍又率领数十万将士兵临鸭绿江边,准备威逼朝鲜国,继续打下去,这一系列的大事都集中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内阁众人感到巨大的压力,几乎喘不过气来。

  如今这么多的大事终于有了眉目,接下来只要按部就班的继续推进就好了。

  这时,财政部尚书岳明说道:“对了,关于出使朝鲜国的事情,我财政部侍郎高弘图已经出发了,估计现在已经扬帆出海了,不知道高侍郎此行能否不负使命?”

  陈新甲说道:“高弘图原本可是南京朝廷的尚书啊,对于朝鲜国的那些下国王公大臣,应该是迎刃有余的。而且这段时间高弘图在财政部也历练得很不错,对于新政也能做的很好,此番出使,不会出什么差错的。”

  就在众人谈论的时候,此时高弘图已经从天津卫出海,搭乘北洋舰队下属的运输船队前往辽东近海的獐子岛。

  这支运输队装载了部分弹药和药品,以及少量的钱粮,是刘衍部大军定期例行的补给船队。

  此时高弘图身披厚皮大氅,头戴翻毛冬帽,脚踩棉官靴,就连手上也戴了皮手套。

  即便如此,在冬日的海风吹拂下,高弘图的脸颊也被冻得通红,如同刀子一般的冷风扑面而来,几乎让高弘图睁不开眼,鼻涕和眼泪不断溜下来,此时的高弘图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气度和儒雅,只是坚持而又倔强的站在甲板上,望向前方的茫茫大海。

  “大人,这里海风太大了,还是回船舱休息一下吧。”

  随行的一名财政部吏员走过来说着,高弘图则说道:“据说朝鲜国比这里还要寒冷,我就算是提前适应一下好了。此番出使朝鲜国,咱们可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绝不能堕了朝廷的威严!”

  “大人所言甚是。”

  此番出使朝鲜国,高弘图的心中也是有几分忐忑,毕竟自己从未走出过大明,原本的目光都是聚焦在朝堂之上,对于如今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以及超出大明疆域之外的视野,高弘图是从来没想过,也没遇到过的事情。

  所以高弘图此时心中也是憋了一口气,自己必须要将此番出使之事办好,绝不能让朝中同僚看轻自己,不能让点自己将的阁老刘衍失望!

  “将来仕途如何,能否在中兴大明的大势里出一份力、占有一席之地,就看此番出使如何了!”

  此时站在运输船队期间的甲板上,虽然冬日的凛冽寒风不断吹打在高弘图的身上,几乎将人吹得透心凉,可是高弘图的心中却是一阵火热,恨不得立即飞到朝鲜国都城汉城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