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4节(1 / 2)

  此时刘衍说道:“大人见谅,属下已经派人去清理晒盐场了,过不了多久便可以重新经营了。”

  “什么!”

  王炆镇猛地站了起来,一旁的贾洪雨也跟着起身,然后略带责怪的语气说道:“我说兄弟你太急躁了,这么大的事情,你为何不提前向管队大人禀报?今日之事大人为了兄弟你,已经与戴百户交恶了,再加上这晒盐场的事情,将来那戴百户指不定会闹出什么风浪来,你这是在给大人找麻烦啊!”

  刘衍起身抱拳,说道:“管队大人、贾大哥,稍安勿躁,听我一言。”

  王炆镇在贾洪雨的劝解下重新坐了下来。

  刘衍说道:“大人,属下以为重开晒盐场虽说有些弊端,但是终归是利大于弊。”

  “那戴百户一直窥伺防守官之位,那便是大人升迁路上的绊脚石,即便戴百户不来找咱们的麻烦,将来大人也势必要与之较量一番。所以属下以为,大人不必理会戴百户的反应,见招拆招就好。”

  “另外,晒盐场一旦开始经营,赚来的银子绝不会比肥皂工坊少,大人可以算一算,每个月、每一年,咱们可以赚多少银子?”

  一听到有银子赚,王炆镇的脸色稍稍好了一些,说道:“你啊!刘总旗光想着赚银子了,你别忘了晒盐场是戴百户的产业,即便荒废了,也是一样的。咱们直接拿过来经营,闹僵出去咱们也不占理!”

  刘衍大笑起来,说道:“谁能证明晒盐场是戴百户的?那戴百户可有文书?”

  王炆镇顿时语塞,缓了一会儿才说道:“你的意思是说……”

  刘衍说道:“大人,那晒盐场分明是属下派人新修建出来的,与那戴百户何干!”

  这下王炆镇和贾洪雨顿时吸了一口凉气,齐刷刷的暗叫了一声“好胆!”

  “这小子竟然直接翻脸不承认之前的事情,这些戴百户即便知道了,也要哑巴吃黄连了!”

  贾洪雨心中暗暗想着,脸上也泛起了笑容,说道:“大人,我觉得刘总旗所言有些道理,反正那晒盐场也是荒废着,咱们为何不能拿过来经营?”

  王炆镇已经有些心动了,不过还是对刘衍问道:“如果有事,你可有善后的预案?”

  刘衍指了指作陪的陈勋和汪博,说道:“大人,属下只凭借一个肥皂工坊就操练出百八十人的精兵,建起大盘堡这样的屯堡。如果再加上一个晒盐场,用不了多久,属下便可以将手下的墩军扩充几倍!当然,大人也同样可以如此!”

  听了刘衍的话,王炆镇和贾洪雨都瞪大了眼睛,二人的呼吸都沉重了一些。

  是啊,有了大笔的银子之后,自然可以操练兵马!

  王家庄本就是一处百户所,身为管队官的王炆镇自然可以投入银子训练所部人马。

  贾洪雨更为直接,略带兴奋的对王炆镇说道:“大人,刘总旗所言甚是!只要咱们王家庄兵强马壮,那戴百户肯定不敢找咱们的麻烦。”

  王炆镇点头赞同,只不过此时王炆镇想到的不是大规模训练各处的墩军和屯军,而是想着有了晒盐场的收入之后,是不是将自己的家丁队伍扩充一下,至少也要养着五十个家丁。

  “嗯!”

  此时王炆镇已经彻底被刘衍说动了,于是说道:“既然刘总旗有志于此,本官身为大盘堡的主官,也只能全力支持了。”

  “谢大人!”

  随后贾洪雨便又提起了刘大煜、沈文云、刘群义三人,王炆镇冷声说道:“这三个混账,此番竟然勾结戴百户给我上眼药,回去之后找个机会,贾总旗你带人去查一查黄山墩、沙沟墩、风火山墩的情况,找个由头训斥他们一番!”

  贾洪雨抱拳领命,笑着说道:“大人放心好了,这两日我就去办!”

  次日上午,刘衍带着王炆镇和贾洪雨一行来到了晒盐场。众人翻过海边的一个小土坡,迎面便是一望无尽的大海,海水是灰褐色的,天空则是蔚蓝色的,相衬之下很是壮观。

  在晒盐场的周边是大片的滩涂地,淡水形成的大大小小的湿地遍布水草芦苇。

  小旗官张义带队也回到了这边,正与三十多名壮妇一起忙碌着。

  此时众人已经将两个晒盐池彻底清理完毕,两个池子的引水渠也已经全部修葺完毕。另外张义还带人将晒盐场的其余各处一并修葺了一下。

  “他们在干什么?”

  王炆镇指着正在忙碌的壮妇和墩军,发了问。

  刘衍说道:“启禀大人,属下已经让他们开始试着晒盐了,现在他们正在引流海水、过滤清理海水中的杂质,虽然还没有正式准备产盐,此时众人正在操练晒盐的流程,等熟悉几天之后,便可以正式产盐了。”

  接着,刘衍便为王炆镇和贾洪雨讲起晒盐的大致流程。

  首先便是纳潮,也就是引海水进来。

  这也是有讲究的,“旱晴天纳潮头,平时纳潮中,雨后纳潮尾,夏秋季纳夜潮”。

  正所谓围堤纳潮,张义带人在海边重筑了围堤,将海水逼进引水渠内,引入晒盐池中,然后在这个时节,以太阳光暴晒大概七天左右,待海水自然蒸发掉,底部的泥土就蕴含了相当浓度的盐分,之后便可以取土备用了。

  下一步便是制卤。

  以海边的茅草晒干,再用湿土垒成灶台,用竹片上搭茅草,铺好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盐漏,可以制卤了。

  将纳潮收集好的盐泥铺在草上,用大桶取来海水,不停的冲刷盐泥和茅草,过泥草之后,滤出来的便是可用的卤水。

  卤水再次过滤,去除杂质,装入坛中沉淀一段时间,那便可以进行最后一步煎煮了。

  煎煮卤水需要用大灶以及大型铁锅,此时张义已经带人在晒盐场的北面修建了几间房屋,屋内便是数座大灶,以及大铁锅,是专门用来煎煮卤水的。

  先用大火猛烧,卤水沸腾之后,再以文火慢煮,大概四个时辰之后,卤水的水分便会煮干,白色的海盐至此成型,这便是完整的煮盐之法。

  王炆镇和贾洪雨听完了刘衍的介绍,也是感叹不已。虽然之前戴百户经营这里的时候,王炆镇便多少参与其中,可是却没有来过这里,也对晒盐的事情不甚了解。

  此时王炆镇问道:“现在出盐的价格是多少,刘总旗可曾打探过?”

  贾洪雨也在一旁问道:“这两口池子能出产多少海盐?”

  刘衍笑着说道:“启禀大人、回贾大哥的话。现在海盐质量好些的话,可以卖到一斤一两五钱银子。现在晒盐场已经清理出两个晒盐池,后续还会继续将其他的晒盐池清理出来,并且随着产量需求的实际情况,还会继续开挖新的晒盐场。”

  俗话说得好:三石米一斤盐,形容的就是此时盐价之贵,市面上的官盐价格甚至还要更贵一些。所以刘衍定价一两五钱银子一斤海盐,价格已经非常很低了。

  “就以现在两个晒盐池的产量来看,每个晒盐池大概可以引入海水两千斤,经过暴晒之后可以得到八百多斤的盐泥。这些盐泥经过工序之后,可以得到七百多斤的卤水,最后煎煮之后,至少可以得到三百多斤海盐,两个晒盐池就是将近七百斤左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