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告状52(1 / 2)

  --------

  过了好半晌,才见福娘走进屋里来,心情极好,即便没见着金盏也不说她懒,自己拿了张印着莲蓬的彩笺帖子笑得比蜜还甜,“玉娘,三老爷说要请我们去广福寺避暑去。”

  “广福寺?“玉娘听着有些耳生。

  “就是十里亭边上那个山,山下边就是管皇庄的孙太监他家的庄子,你忘了,他们家每年夏秋都还卖瓜果呢,供菩萨的桃子比别家的都甜。”

  噢,你要一说十里亭的瓜果,玉娘就记起来了,那里确实是个避暑的好地方,有山有溪,离得也近,夏季时常有人往那地方跑,就是女眷,借着参佛的名义也能过去逛逛。

  她们如今跟着出去的次数也多,李妈妈自然不会不答应,只是往日县城里头的席面,让金盏和鲁婶跟着,县城外头的就额外带了刘妈去,出远门只叫老牛的马车。

  坐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地方,广福寺的山门建在山脚处,看样子这寺庙的和尚还挺阔绰,竟然占据了整座山来。

  边上不远处还有个里亭,那里就是距离县城十里外的亭子,城里城外都呼做十里亭,书生们又叫柳亭,为此还有呆头取笑过,书生们就是会扯,那亭子并没有柳树,怎么就取了个带柳的名字,古里古怪。

  且不论呆头笑人呆头呆不呆,书生们叫的再多也只是少数,在大部分人眼中,亭子的署名还是十里亭,改是改不成的,毕竟识字的上等人终是少数,不认字的土疙瘩才是大众。

  进得山门,先拜双手合十的韦陀菩萨,然后是护法四大天王,再往上走,依次是各路罗汉菩萨,知客僧并不为他们这群来拜佛的人里有女眷而诧异,态度恭谨在前引着路,可见这广福寺以旅游发家,确实是个妙寺,足以和玉娘认知里的玉皇庙比肩了。

  寺庙边上廊墙处,还时有人在此提诗,笔迹大如草蟒,小如细柳,将黄墙霸占了十之五六。

  知客僧见玉娘在瞧,引以为傲道:“居士有所不知,我们这里素来就有名士留诗的佳话,那长亭还是以此为名的呢,别说当地名士,就是崔探花当年进京科考时留宿,也曾留下过墨宝的。”

  这话一说,福娘就拉着陶叔谦的袖子,两人故意放慢脚步,挪到队伍后头仔细观摩那些诗句去了,玉娘见福娘腰间还系着石头荷包,也不去管她,跟着珍珍结伴同行。

  珍珍就是花老爷做的花娘,大家吃过几回酒,玉娘又常挨着花老爷坐,因此也渐渐相熟了。

  玉娘从她口中得知,原来她是不住在十街上的,怪不得玉娘起初并不认识。

  十街虽然不如县衙那条街繁华热闹,可也算是条金街了,寻常人家是不往这边凑的,地价贵,实在买不起。

  在县后街那有条后堂巷,那地方也有几家小小屋院,是花娘们从自家赎身之后结伴住的地方,地方不大,价钱便宜,或租或买的有了居所,她们便也学着当初妈妈们,也买人干起老行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