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宿小庙 61(1 / 2)

屏峰园远在凤梧西南的山坳里,此去起码还有十多里的山路。

这个情况,秦时月是知道的。

但如果道路通畅,现在过去也不过半小时不到的路程,不至于太晚;但万一路上不畅,那就不好说了。

为牢靠起见,时月缓辔来到屋舍稠密处,下马问了前面的路况,才知道这段时间由于刚下过雨,青草溪正在涨大水,晚上过溪很不安全。

而且溪边必经的道路上还新挖了一处露天煤矿,煤场上空只有一处用绳子和竹木架起来的临时吊桥,桥上的木板铺得很是稀疏,板与板之间留有一块板的空隙,整座桥还晃荡得很,通行十分困难。

时月想,那条路,有溪有水有瀑布,现在又有了煤场与吊桥,白天都崎岖难行,晚上走,黑灯瞎火的,危险系数就更大了。

何况这样摸黑去深山坞里敲人家的门,不是存心要让人家受惊?于他而言,也太过唐突。还不如先就地找个地方过夜,明天一早去就是。

再说,这庙下虽是时月故乡,但除了偶尔在清明随父前来上过几次坟,八岁时离开后就没有专门再来。上回探甑山,也只是从接峰塘边匆匆路过。

那好,今晚正好补补课,满足一下多年来的思乡之情。

庙下秦家还有他族人,但夜晚贸然登门,难免给人添麻烦。这时月本是随遇而安之人,对生活原无讲究,所以决定自己解决为好。

虽然由于天黑看不到故乡的面貌,但时月能感受到故乡的气息。

故乡的面貌,一直就在他心里。不管岁月如何流逝,始终清晰如昨。

这样想定,他便一边缓辔前行,一边抬头四顾。

右边一座小山上,透着些光亮,一问,乃是山上土地庙发出的光,心中就有了主意。

他在一处叫“客来悦”小店吃了些酒酿馒头、馄饨,还有一斤黄酒,再让伙计喂了马,感到肚中饱了身上暖了,便付了帐,拉了马沿着小溪走,不下半里地就来到了那座小山前。

这山名叫狮子山,他小时常与伙伴们前来玩耍。

在山顶的麻栎树上捉金乌龟,用一根线系在它脖子上,然后牵着它飞。

山顶朝南之处有一面悬崖,大人禁止他们这些五六岁的小孩攀爬。

听大人说,悬崖上面有个洞,古时候里面住过猿猴。

悬崖根部也不见有什么房子,只有几截塌坏的矮墙。

真是一座好山。

山尾一棵巨大的香樟树,周围皆是一抱以上的老松,在风中呼啸生风。

秦时月拉着马踏上山径,却见脚下只是羊肠小道,左边是黑乎乎的松林,右边却是逐渐升高的陡崖,便叮嘱黄膘马好生看着脚下,不可轻举妄动。

这马儿着实通灵,将身体微微往山体这边倾斜,一步一步踏得很稳。

陡崖下面,起初还能见到一些草丛灌木,到半山再望下去,已是黑乎乎的深不见底了。

时月牵着黄膘马,费了近半个小时才到达亮灯的小屋。

烛光影里,腰门上影影绰绰现出一排字:“白猿仙师庙”。

庙极简陋,纯系搭建于石壁之上。

靠山的一面石壁上,有一处半米见方的石洞,里面供奉着一尊半身石像,头戴英雄巾,像是一名道士,又像一名绿林好汉。

石洞下面是一张厚木板钉成的案桌,上面放了些烛台、香炉之类。

哦,原来是一处神庙。洞里供奉的,该是白猿仙师了。也许,小时候大人口中的那个洞,就是现在这个当神龛的洞了。

秦时月一边想着,一边将马牵至庙外路边的巨松下,将缰绳轻轻地挽在一截残枝上。

只要主人在,这马就不会乱跑。缰绳松一点,是为了它的安全,一旦有歹人偷袭,可让它有活动的余地。

秦时月安顿好马,进了庙,冲壁上的石人行了英雄礼,然后取了案上的香烛点上,在蒲团上合掌跪下,说:“上首白猿仙师,小生有礼了。小生来此投宿一晚,有犯清修,还请仙师放怀接纳为盼。”

时月拜完,刚想起身,见眼前有个树桩雕成的木罐,上面写着“白猿先师灵签”字样,里面插了把竹签。于是起了兴致,对着神像说道:“小生今夜有幸得遇仙师与灵签,一时生起好玩之心,也想占卜一下前程,请神灵显灵为盼!”

说罢持签筒在手,“沙啦沙啦”地摇将起来。过会,“嗒啦”一声,一根竹签掉落在地。他急忙捡起,凑着烛火一看,上面写着:

前程此去定无疑,

石中藏玉有谁知。

一朝良匠分明剖,

始觉安然碧玉期。

末宫,刘备求贤,中上签。

有些话时月不懂,但既是中上签,他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