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庆功飨宴23(2 / 2)

好在第三道菜很快由侍者奉上,乃是炮三牲,即是先将周祭所献的牛马羊这三牲的心肝肾肺肠肚切为小块,用葱蒜汁水加黍酒腌渍过后,再加椒盐姜芥等佐料,最后由三牲的网油包裹腌渍好的内脏,置于炭火之上慢慢炮烤而成。这道菜所包的主料是三牲内脏,油脂不多,与油腻的网油相得益彰。更兼制作此菜的多食精心调制腌渍,以文火慢烤,吃入唇舌后各种动物内脏的口感与口味皆有差异,咀嚼之后油脂香味和佐料香气混合于口中,顿感口齿摩挲润滑,唇间焦香四溢。望乘在军中各类野物的下水吃得不少,平日所吃的总有一些腥膻臊臭之味,从未像今日这般下水杂碎也吃得饫甘香美。

以周祭中所用三牲之肉制作的菜式皆已奉上,坐在首席的攸由风卷残云、吞咽迅捷,此时已将案上的三道胙肉吃得干干净净,起身端铜爵向商王与王妇敬酒去了。攸由恭敬向商王行礼之后,连敬三巡,每巡都将自己爵中饮得滴酒不剩。商王和王妇微笑举杯回礼,三巡之后爵中酒仍未饮尽。敬罢商王和王妇,攸由依次向子时、冢宰和太师敬酒。子时受敬之后,也不甘示弱,起身端着铜爵向商王和王妇敬酒去了。庭上饮酒的节奏陡然加快,庭间负责斟酒的侍者顿时忙碌不休。好在攸由、子时等人的酒量惊人,向庭上首席和上席的宾客敬酒都能做到酒到爵干、一饮而尽。

作者按:

商代的饮食大体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每日常食,另一类是筵席宴飨。商代人的每日常食为两餐制,一餐是在上午食用,约在当今时制的7—9点间,称为“大食”,另一餐在下午,约在当今15—17点间,称为“小食”,两餐就食时间约定俗成,又被用作两个专门的时间概念。

原始社会人们祀天祭地享祖先,氏族首领把祭食分给族人共食,可视为筵宴的滥觞,后来演化成筵宴仪式。据甲骨文记载,商代贵族在祀神祭祖时要举行飨礼:

大乙事,王其飨。(《甲骨文合集》27125)

庚子,王飨于祖辛。(《甲骨文合集》23003)

《论衡·祀义》即云:“世信祭祀,以为祭祀者必有福。……鬼神饮食,犹相(飨)宾客,宾客悦喜,报主人恩矣。”这里说得是“飨”的第一层含义,在祭祀的时候将美食美酒奉献给鬼神,鬼神享用之后心情喜悦,就会报答祭祀之人。

商代用酒食飨鬼神之后,也不会将祭品完全燃烧埋葬,会留一些给自己享用,这就是“飨”的第二层含义,如:

甲午卜,王其侑祖乙,王飨于庭。(《小屯南地甲骨》2470)

丁未卜,宜£祖乙,丁酓。用。(《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495)

上述第一条卜辞中,王祭祀先王祖乙后,再移到庭举行飨礼,属于祭祀后设宴与众人分享祭食。第二条卜辞中的“丁酓”,丁为人名,酓(yǐn,同“饮”)为宴饮之义,先祭祖乙,然后与丁这个人宴饮。

祭祀而后飨,是商礼的通则,传承至今日,形成祭奠先人之后,大家分享祭品的礼俗。这也逐步形成了酒宴之前,象征性先奉献给先人,然后再食用的礼俗。

古代因席地坐食,筵席是以铺在地上的坐具为名。席一般用苇、蒲、萑、麻之类的植物茎秆编成,商代考古遗址均有发现。礼书说天子之席五层,诸侯三层,大夫二层,考究的席以帛缀边,有其严格的等级之别,但这是西周礼制。商代宴飨亦设席,享者席地坐食。商代有身份地位的贵族,还设置俎、案,凭俎、案而食。

商代的筵席宴飨,相当注重饮食器的质地品位,饮食器相当繁复,有酒器、食器、炊煮器、水器等等。饮食器的质地材料有铜、漆、骨、角、象牙、玉石、白陶、瓷(原始瓷)等。郑州商城除发现许多青铜酒食器外,还出土过一件非常珍奇的象牙觚,当属于极名贵的奢侈品,一般宴飨场合未必舍得使用。

殷墟妇好墓出土著名的象牙杯,高筒形,敞口,弧形腰,通体雕花纹,嵌以绿松石,采用了线刻、浮雕和镶嵌等多种工艺技术。妇好墓还出土2件玉簋,出土时里面还放着进食餐具铜匕1把,骨匕2把。这两件小巧玲珑的玉簋,似属于王家筵席上商王与王妃两人专享的华贵食器。相对而言,殷墟王陵区第1567号大墓所出的700余把进食餐具骨柶,恐怕只是为大型筵宴所备用的一般餐具而已。

商王朝除在一些特殊礼仪宴饮场合,要由商王或其他权贵象征性地充当一下主厨的角色,以为礼仪仪轨外,通常还有许多专职人员前后奔走伺候,还有专职厨官掌烹调之事。如甲骨文中有“鬯小臣”是管理或从事调制鬯酒的臣属,“卤小臣”负责菜品的管理,“多食”是厨官的群称。

上层社会的筵宴,一般有音乐歌舞助兴,如《说苑·反质》即说商纣王筵宴,“妇女优倡,钟鼓管弦,流漫不禁”。“以乐侑食”是商代宴席通则,有专门的乐师“多万”和“舞臣”等负责宴席的音乐歌舞。

20世纪70年代殷墟西区发掘的M701墓,虽被盗过,仍出不少白陶、瓷陶质地的高级餐饮具,同墓又出石磬1件和铜铃14件,有12人殉葬,其中1人的头部还戴着牛头铜面具。说明这位贵族墓主不但生前喜爱美食舞乐,死后还要舞者伴葬,乐器相随。

根据甲骨卜辞的记载,商代宴席除了前面所说的“飨”外,还有“燕”、“酓”和“食”三种:

贞乎妇井以燕。(《甲骨文合集》8992)

乙未卜,子其自酓,弜£。用。(《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454)

贞翌乙亥赐多射燕。(《甲骨文合集》5745)

己酉卜,翌庚子乎多臣燕见丁。用。不率。(《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34)

食多子。(《英国所藏甲骨集》153)

与“飨”这类正规的礼宴相比,称作“燕”或“酓(饮)”的宴会,似乎气氛显得随和得多,参与者有王妇、宗子、多臣、多射、多子等一众家人、文武近臣、外方来宾,礼仪显得简明,性质接近后世的“便宴”。而称作“食”的一类设飨赐饮,礼节更显轻松,重在渲染家族间和睦气氛或系心于礼仪教诲,性质属于家常的“私宴”。

《周礼·春官·大宗伯》有云:“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这与甲骨文所揭示的在性质内涵上有所区别的飨、燕、酓、食四类筵宴,显然是有渊源承续关系的。

参考文献:

宋镇豪.商代社会生活与礼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0)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