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向太后的精明(1 / 2)

赵佶先是说明土地兼并问题,然后又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娘娘,儿臣想收取勋贵,大臣,以及寺庙和道观的田税。这几类都是拥有大批田产,却不交或少交农税的那一批。

而一直勤勤恳恳下田劳作的百姓,却负担着收入近两成的重税。万一有个天灾或者病痛,除了卖田,就只有卖身为奴,然后依旧坚持的百姓承担更多的税收,直到破产。

娘娘,这是动摇我大宋国本的大事。儿臣想均摊田税,从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让我大宋子民缓口气!”

向太后认真的听完,然后出声问道,

“官家准备每亩地均摊多少?”

“取一路百亩产粮之和,再均分百份,以此数据为这一路的税收基础,然后二十税一。若百亩均产为两石,二十税一则为九斤(每石92.5宋斤),每斤约六文钱,则每亩收五十四文。”

“均摊?每亩只收五十四文?倒是不多,确实可以达到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只是,唉~”

向太后先是认可赵佶的计划,然后又是一声叹息。

赵佶大概猜到了,不过依然主动询问道,

“娘娘,有何难处只管提出来,儿臣慢慢解决就是。娘娘不必为此烦心。”

“官家莫不是忘了神宗朝的‘拗相公’?

安石相公也是致力于改变大宋税收制度之人。

新法当年亦是如火如荼,声势浩大的开展了几年,并且对朝廷税收有一定的改善。

最终不还是被贬官外放,身死政息!

均摊田税最大的阻力不在民间,因为百姓早就受够了苛捐杂税。

也不在寺院和道观,他们只能接受朝廷法令。

我朝对武将,勋贵,外戚,宗室的管理也是相当严谨的。所以他们也不会成为变法的阻力。他们其实也是期望朝廷减少田税的那一群人。

老身也不怕得罪人,所以有话就直言了。

田税均摊之法,最大的阻力在士大夫阶层,在那群小官小吏身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