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佛子何日来? 67(2 / 2)

但他的显学与儒门的显学又不一样,儒门的门生一生唯一的目的就是入仕当官,做了官就平步青云,封妻荫子,如果不出什么岔子,后世几辈儿孙也都跟着衣食无忧,但入不了仕,做不成官,就只能是一辈子穷困潦倒的命,家无隔夜粮,身无换季衣。

儒生无非就三条出路,做官,教书,吃死人饭。

而墨门门徒的出路则宽广得多,天下三百六十行,墨门至少占了三百行,别小看那些推车挑担行走江湖的小商小贩,或许他们当中就隐藏着墨门身怀绝技的墨门门徒。

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各有优劣,但真正心怀天下,心系苍生者,非墨门莫属。

可惜……

鬼谷先生拍了拍虎头的肩膀,“墨翟当初选的这条路不好走哇,古往今来也没几个走通的,尤其是自大秦统一后,墨门几乎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便是明鉴,为师知道你聪明绝顶,绝非凡人,不过,有些话还是要给你提个醒,事有轻重,心急则乱,眼下不要多想,做好分内事即可。”

虎头心中不由一颤。

“师父,能与我说说大秦统一后,墨门遭遇灭顶之灾的前因后果吗?”

鬼谷先生微微摇头,“此乃天机,天机不可泄露,或许等到你能窥探天机的那一日,一切就将大白于天下了。”

虎头默默点头,他听出了鬼谷先生的弦外之音。

“多谢恩师!”虎头双手抱拳,对着鬼谷先生深鞠了一躬。

鬼谷先生轻轻摸了摸虎头的小光头,只微微一笑,什么话都没说。

……

墨翟来自北方,自称“北方之鄙人,世人称他为“布衣之士”。

他的脚踏在这片广袤黄土上,但他的心却翱翔于青天上,其实,何止是墨翟,世人之心皆是自由的,或许囿于自身有所羁绊,或许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或者承受着莫大的压力,一时解不开自己的心结,但并不妨碍心灵的放飞。

人之一生,无非“取舍”二字。

当时之世,儒门一家独大,俗世更是将孔子之言奉为金科玉律,种种繁文缛节的礼数束缚得世人唯唯诺诺,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墨子却不管世人的异样目光,也不顾旁人的指指点点,更无视世俗的舌头底下压死人,而是勇敢地站了出来,站在稷下学宫的杏坛上,与儒门那帮子迂腐守旧的儒门们舌战群儒,硬生生凭一己之力辩得他们鸦雀无声。

一语出,天下惊。

摒弃儒学,独创墨门,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其中的艰辛又有谁人知?世人沉睡千年,儒门的学说坚如冰山雪川,若想唤醒世人,融化那些糟粕邪说,又岂是一朝一夕之功,路漫漫而修远,墨翟上下而求索。

……

不知何时山上起了大雾,雾气渐渐蔓延开来,如一张愈来愈厚的大幔垂于天地间,百里之外的武威城也被这雾气所遮掩,慢慢消失在茫茫大雾里,而虎头仍心有不甘地在眺望,陷入沉思。

鬼谷先生不知何时也走了,左林峰顶只有虎头一人。

一渡禅师说自己历尽十世劫难,为墨门的转世佛子,只是自己的神魂尚未觉醒,有关前世的诸多记忆皆被封印,但他又说神魂觉醒就在近期,只是不知这近期是何期,而鬼谷先生也在与自己打哑谜,说天机不可泄露……

一切都如这大雾般,朦朦胧胧的让人看不清,猜不透,乱人心境。

一念及此,虎头猛地甩了下头,转身看到左林峰左首处有一块三丈高的巨石,巨石峭立挺拔,如一把无刃大剑,剑指苍穹,巨石周围无草无木,只有一块光滑如磨盘大的石坪,上面空无一物。

虎头缓步走了过去,跏趺面壁而坐。

自一渡禅师与他说了墨门之事后,实话说,他的心乱了,觉得自己像只无头苍蝇般,东一头西一头地乱飞乱撞,结果撞入一张巨大的蛛丝大网中,他不知蜘蛛精藏身何处,也不知自己能否脱身,更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

足足过了一炷香的工夫,他才慢慢静下心来。

呼吸吐纳,心念不动气息动,身心渐渐化于虚空,如一片无根无叶的雪花般随风浮沉,悠悠荡荡,清净空明,耳内有风鸣之声,如随大鹏遨游于九天,又似一人入深山空谷,万籁俱寂,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