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挽回名声很难(2 / 2)

“第一次你可以少要一点,等你真赚到钱了,再多要些。”

听人劝,吃饱饭,李子敬点头道:“都听您的。”

秦淮茹安排道:“今天下午才有班车了,我们下午一起去和车师傅说一声。”

“快的话可能明天就能带进城里了。”

这是李子敬之前没有想到的,“这么快!那我该怎么给钱啊?”

秦淮茹没有大包大揽,“看送进城里有多少,到时再说吧。”

“行。全听您的。”李子敬答应道。

他很放心,一般没事情,此时坑谁也不能坑左右邻居。

几十年后的邻居关起来门来过自己的好日子,生活便利,谁也求不到谁,得罪了也就得罪了。

现在的不一样,时不时的要用到人家,有互帮互助的需求,极少平白无故的去得罪。

熟人社会的名声也非常重要,有什么破事,所有人首先怀疑的就是口碑不好的人。

贾张氏为什么知道是孙子棒梗烤了后院许大茂的鸡,立刻吩咐仨孩子吃完晚饭不许出去?

她是非常了解规矩的,知道后果严重。

1块钱一斤的一整只鸡,不是小孩子顽皮了,没有知错能改的好事。

不管棒梗是捡便宜跑出来的鸡,还是从鸡笼里抓的鸡,大伙要是知道棒梗吃了许大茂的鸡,棒梗小偷的名声抹不掉了。

以后谁家只要少了东西,那就是棒梗!

隔壁院子的东西少了,还是棒梗!

有点事,片警都会先盘问棒梗!

棒梗想要挽回名声很难。

像傻柱的名字一样,何大清在大院里喊自己儿子傻柱,傻柱这名字就跟随何雨柱一辈子了。

同样的,棒梗偷傻柱的吃的,一开始大伙不知道,后面听说了也知道棒梗只偷傻柱,因为自家的东西没少。

傻柱自己说的,菜窖里的冬储大白菜,只有他的没了白菜心。

院子里的人琢磨两下也能理解,棒梗就是小时候的傻柱,俩人都是没了爹还要照顾妹妹的苦孩子,属于同病相怜。

这也是一种口碑。

李子敬初来乍到的谨慎小心,他没有搞出不该有的差池,口碑暂时还可以。

告别了秦淮茹,李子敬出门找到了闲着没活的手工业生产小组,定制了一柄‘几’字型的铁叉子,用边角料就能做好。

他的捉泥鳅有些特别,他是打算用叉子直接叉。

设置好‘几’字中间的空缝,刚好可以把泥鳅夹住又不会夹断,有轻微伤口的泥鳅不会死。

这种方法的效率非常高,熟练后一叉一个准,水不会弄浑浊,也不会把旁边的泥鳅全吓跑。

一晚上能弄多少斤,全看田里和溪流里有多少条泥鳅。

凡事有利必有弊,水不能太深,水深容易叉不准或者泥鳅有反应时间跑了。

定好叉子,李子敬买了竹篓,剩下的松明灯,他打算利用家里米缸上的铁丝,随便拧成一个巢一样的就行。

回家等着秦淮茹一起去汽车站,完事后他又顺路去城外查看地形。

一番忙忙碌碌,天快黑了他才回到四合院。

邻居们悠闲的在院子里乘凉唠嗑。

生活很是安逸。

除了傻柱是低收入职工,整个大院27岁以上的职工都是中高收入,中院的秦淮茹是特殊情况。

不是收入高的人刚好住在了一起,而是有一些历史的背景,这也是交道口粮店分到的粗粮比较少的原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