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挽回名声很难(1 / 2)

李子敬掀开门帘进入室内,“张大妈好。”

“我听院子里的人说,秦姐的娘家是昌平的。”

“我想弄一点松明来着,夜里照明捉泥鳅,我就琢磨昌平比较多山,可能有这个松明。”

贾张氏疑惑道:“捉泥鳅?”

李子敬不怕别人抢了先,泥鳅的钱只是他下一步计划的起步资金,所以他把捉泥鳅卖钱的事又说了一遍。

“我就想让秦姐捎个信回去,问一问有没有松明可以卖的。”

贾张氏继续纳鞋底,“这个你得问淮茹她自己。可惜她去红星轧钢厂了还没回来。”

李子敬顺嘴问道:“秦姐她是去办进厂的手续了么?”

“是啊!上面审批下来了,得早点去办好手续,免得出了岔子。”

“那我来的不凑巧了。等秦姐下班回来了,我再过来问问。”

有大量裁员也有少量招工,按几十年后的说法,这叫优化员工队伍。

这个时间点比较特殊,招工异常严格,连临时工都要经过市里面的审批。

53年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就有工伤死亡职工直系家属优先录用的规定,后续几年还有更多的保障规定出台。

贾家的男人贾东旭死了,只剩孤儿寡母的家庭会有特殊照顾。

这年头,厂里的工会有给未婚男、女职工介绍对象,负责职工生活上的大小事务。

可能并不能让职工满意,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绝不会让职工去世后家里没了照应。

贾家是人死了接班的工作,属于亏大了。

李子敬也就没什么好羡慕的,他安心执行好自己的赚钱计划,同时尽量找到一份还行的工作,以避免又被街道大妈劝去种地。

他刚回到前院,碰到了急匆匆赶回来的秦淮茹。

“秦姐,我刚到中院找您呢。”

“子敬,有什么事么?”

李子敬长话短说后,询问道:“您的老家有松明么?”

秦淮茹在人情世故方面是顶瓜瓜的,“有,有很多呢。你着急要么?”

“比较急。”

李子敬又问道:“您老家的生产大队有没有通电话?有的话,我出话费咱们找个能打长途的地方打电话回去问。”

他不是硬充大头,昌平现在是县,不在近郊区的市话网内,属于长途了。

不然胡同里有公共电话,5分钱打一次,比写信还更快捷更划算。

寄信,信封要1分钱,4分钱邮票的是本埠,外埠要8分钱了,加急挂号信还得再加钱。

昌平的长途话费也不贵,是25--50公里范围,前3分钟0.45元,后面1分钟0.1元。(出处:京城《电信志》第110页等。)

时间就是金钱,这样省不了多少钱的事情上,很穷的李子敬还是舍得花钱的。

秦淮茹劝道:“不用这么急吧?”

“打长途要花好些钱,我可以让班车的司机师傅帮忙捎带两句话回去。”

李子敬踌躇道:“这样能行么?”

秦淮茹很肯定的说道:“车师傅是天天走我们那条路的,都是熟面孔。”

“请他们帮忙给生产队带个话没问题。后面让他们帮忙把松明带进城都行。”

“对了,你要多少来着?”

李子敬也就不客气了,“有个三五十斤应该够用了。”

他是估摸着钱说的数字,城里烧煤球用的劈柴3分钱一斤,松明怎么也得要5分钱一斤。

秦淮茹惊讶道:“要这么多呀!这样让车师傅帮忙带货是要给运费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