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综艺邀请41(2 / 2)

《天天向上》的口碑本来就是拒绝明星的参与,邀请各行各业的草根精英登上绚丽的舞台,当初行业专场、高校联盟、配音演员等主题收视率都爆了。因此,这一次节目将主意打到中戏表本1班上,可谓是不忘初心。

班主任肖雯的流量打造计划,再次发挥了作用。如果没有她的推动,估计表本1班依旧在中戏校内默默无闻,但现在凭借“中戏军训”破圈,便开始有资格登上国内一流的综艺王牌节目。

作为表本1班的王牌,许冰卿当然无法缺席,她的到场将极大提升节目的人气。

因此,肖雯跟其沟通后,她主动将20日周末的照片拍摄工作推迟,配合班级的节目录制。

消息一经公布,顿时全班同学都兴奋起来,班上除了许冰卿之外,大家都基本是素人,对能上《天天向上》这样的王牌综艺都很期待。

10日星期三,教师节,也是2014级新生正式上课的日子。

周逸来到中戏的第一节课不是表演,也不是台词,而是大学英语,周三一个上午4节公共课连上。

150多座位的公共阶梯教室,基本坐满了人。2014级台前幕后的新生们,依照规定都得接受英语的熏陶,就连京剧系也不例外。

早上7点表本1班所有人准时打卡出早功,包括许冰卿在内没有人敢迟到不来。

起得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英语对大家有催眠功能,毕竟高考文化总分过线只要求230分,可想而知英语基础有多不扎实。

所以,号称大学英语,实际上要求跟高中英语一样,至少周逸是如此觉得。

全班26位同学之中,估计只有他听课最认真。一是作为班长要以身作则,二嘛他觉得学英语还是有好处,上次用的编舞APP就是英文版,没点基础还真玩不转。

周逸之前因为对英子上学的事情意难平,所以由此激发出创作灵感,打算以她为模版原创一个新剧本。

写完剧本后就要琢磨分镜,而正好苹果APPStore上就有专门的分镜处理软件购买。

没办法,中国电影电视工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一直秉承着手工作坊模式。电影电视制作的软件基本都用国外软件,国内暂时还是小学生水平。

要不然,也不会有国家电影局将在11月开展“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打算选派一批青年导演到好莱坞派拉蒙公司实地学习深造,以此来提升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准。

这一批青年导演都在近两年间展露才华,5人分别有自己的代表作:《疯狂的石头》、《首都爱情故事》、《绣春刀》、《同桌的你》、《老男孩猛龙过江》。

这5人当中,其中4个北电,1人中戏毕业,可见中戏北电在国内影视圈内的行业地位。

也难怪有人说,考进了中戏北电,就相当于有半只脚踏入了影视圈。

一部剧本最懂它的是谁?当然是编剧!

如果要将剧本变为现实,那么导演是跨不过去的门槛。如果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是不是就能完整将剧本呈现了呢!需要找演员的话,那是不是自己出演更合心愿?

毕竟,没有人比我更懂剧本!

周逸发现自己竟然萌生出了编、导、演一体化的念头,非常巧合的是被电影局挑选奔赴好莱坞学习的5位导演之中,代表中戏出战的《首都爱情故事》导演,就是肩挑编、导、演三位一体。

于是表本1班第一个扎进图书馆的就是班长周逸,他为了自己的原创剧本,在疯狂地借阅剧本、分镜和导演的相关书籍,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之中。

同为艺术殿堂,中戏和北电之间到底有啥区别呢?

周逸经过自己查找资料,发现明显区别,中戏要求所有学生毕业之前必须参与到一部话剧毕业大戏的创作之中,而北电则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联合毕业作业拍一部电影。

果然从实践可以看出,中戏侧重话剧,而北电重点于电影。

针对表演专业,周逸发现了两校对毕业生要求的不同:中戏要求大四毕业前学生要完成三部话剧大戏扮演不同角色,而北电要求则是一部毕业大戏加一部毕业联合作业电影。

同样的几十万预算,中戏花在了话剧舞台上,而北电则给学生剧组拍摄毕业电影。

在市场化对接流程中,中戏跟北电相比,落后了半步。

中戏学生热衷于排戏演话剧,而北电学生则畅游在学生影视剧组之中。

虽然中戏学生在话剧演出上更加得心应手,但跟北电表演学生直接进组拍电影的经验相比,在毕业面试时吃亏不少。

周逸心想,既然当了班长,轮到自己带领表本1班,可得向兄弟院校好好学习,除了话剧舞台之外,影视剧组经验可不能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