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金榜题名 2(1 / 2)

指不定就选个不起眼的学校、生僻专业填报了,一切为了能考上,考上了就是咸鱼翻身跳了龙门,只要能每月开工资,干啥都比刨土坷垃强。

姬羽做梦也没想到,烤糊的成绩竟然也能第一志愿录取,这不是撞大运是什么?据大哥在教委的朋友透出的信息,国家过高估计了这次上千万考生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把录取分数线给定高了,好些大学都没招满计划指标,所以又紧急下调了录取分数线,姬羽这才有了跳龙门机会,运气,不服真不行。

穷山沟普通农家同时考出了两个大学生,一个相当过去的举人,一个相当过去的进士,这事轰动了公社,村里的乡亲们纷纷带着能拿出的礼物来家祝贺,这种喜事没法回礼,只能摆酒答谢,亲戚们有钱出钱,没钱出力赶来帮忙,家里把仅有的1头半大猪、2只山羊、5只鸡统统宰了,又把供销社仅存的三坛散酒包圆,把随礼的乡亲、大小队干部和教过哥俩的中小学老师都请了来,在生产队麦场摆了16桌答谢席面,小二百号人闹闹哄哄喝了一下午。

姬羽印象最深的就是高中潘校长的贺词,老校长酒还没喝,脸就跟蒸熟的虾米一样,贺词朗诵的抑扬顿挫回声荡气,听众还没啥感觉,老校长自己倒激动得热泪盈眶,姬羽身边的高中语文老师小声告诉他,县教委为了利用有限的教师资源,为了将高中教学水平跟城市高中看齐,年前就着手合并公社属初、高中学校,一些师资力量弱、教学质量差的中学要裁撤,被裁撤学校的教师(基本上是民办教师)要通过考试再次招聘,而裁撤的硬杠杠就是这次高考的结果,大学录取挂红灯(高考空白)的高中学校一律裁撤,临近公社有三个高中都被撤并了。年前听说青山高中也在撤并之列,得到姬羽被省城名牌大学录取的消息,潘校长立即赶到县教委,软磨硬泡终于保住了青山高中,县教委主任答应潘校长给青山高中增派英语、物理、化学教师,让潘校长立军令状,三年后青山高中必须每年至少培养出10名大学生,少1名就要扣经费,少5名就裁撤学校,语文老师拍着爱徒的手背笑着说,姬羽能考上大学不但挽救了老师们的饭碗,也给山里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们带来了希望,让他们看到了山沟里飞出金凤凰的可能,很多原本初中毕业就想辍学务农的学生又打算上高中了,在校的高中学生已经开始刻苦用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由衷的为自己的弟子感到自豪。

酒席间人人兴高采烈,可到了晚上,姬羽一家围坐在锅灶旁却愁眉苦脸傻了眼,白天这场席面,吃光了贺礼收的礼金和家里所有能变成现金的家畜家禽,连原本给大哥准备的路费、生活费都填进去了,年前家里压根就没打姬羽上大学的谱,现在却要给俩孩子筹措路费、生活费,老大姬翔的行李衣服早就准备好了,看着还算体面,可老二姬羽的东西却一样都没着落,真真愁煞了全家人。

姬羽家里五口人,奶奶、爸、妈和他们哥俩,如果没有上学这档事,家里的日子紧吧归紧吧总算能凑合着过,按说姬羽高中毕业后家里就有了三个整劳力挣工分,日子不该太难,无奈奶奶有哮喘的毛病,一年之中只有夏季不用吃药,从入秋到夏初三个季节,天天都离不开梨糖膏,梨糖膏是用秋梨、冰糖和贝母熬成的,在县城药店有成药出售,不过贵的离谱,一瓶1块钱,吃不到一个星期,老爸就按赤脚医生给的方子自己熬,每年秋后熬制两大坛子,维持奶奶一年的量,这两大坛自制的梨糖膏就几乎花费了全家在生产队上工大半年的收入。

队里没副业,耕地又少,山坡地产出低,分值就上不去,普通年景一个壮劳力一天工分值在1毛钱左右,大哥作为村小学代课老师,也就是挣个整劳力工分,没有工资补贴,母亲的身体也不好,生姬羽的时候受了凉,落下了腰疼的病根,干不了重活,爷三个加上母亲半个劳力,年底能从生产队开出30多块钱,日常家用就出在猪羊鸡和一亩自留地的收获,一年到头日子过得紧巴巴,姬羽自打记事就没记得穿过一件新衣服、新鞋子,都是哥哥穿旧的,即使中学后他的个头比大哥还高那么一点点儿,新衣服也是紧着大哥,没办法,谁让大哥是老师呢?教书先生穿着邋遢,镇服不住学生在外头也没脸面。

年前大哥接到了中专录取通知书后,家里就卖了两只羊,添置齐一套新表新里的单人铺盖,还置办了春秋穿的绒衣和夏天的单衣单裤,剩下了20多块钱做路费和生活费。家里剩下的猪羊鸡是预备大哥上学头一年开销的,结果姬羽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摆过答谢席面后,家里除了剩下一大堆乡亲们送的核桃、柿饼、大枣,就只有学校老师们随的一共9元7角贺礼现金,老爸闷声抽了三袋烟后,磕掉烟灰决定跟队里请几天假,背着核桃、柿饼、大枣到县城去摆摊,可这些山货又能值几个钱?称了称重量,按最高价,拢共也卖不到10元钱,连哥俩的路费都不够,姬羽的铺盖、衣服和生活费更没着落,最后还是大哥把自己的新褥子给了弟弟,姬羽的被子用老爸身上穿的土改时分到的破皮大袄顶替,大哥留下一床被子,睡觉时卷成筒可以即当被子又当褥子,好在天气一天天暖和了,容易对付,大哥还要把绒衣匀给弟弟,姬羽死活不要,说他穿的是妈做的棉袄,好拆洗,天热了,扒出里面的棉花就是夹袄,大哥的棉袄是制服成品棉袄,没法拆洗,没有绒衣不行,大哥又想把夏天的新衬衣给弟弟,姬羽又拒绝了,夏天还早,到时候说不定就有办法了,哥俩让来推去,看的奶奶、母亲只掉眼泪。最后还是父亲去大姑家借了20元钱,先应付解决了俩人的车票钱和一个月的生活费,听说大学、中专都有助学金,到了学校安定下来情况应该能好转。

一个星期前,姬羽借了个自行车把大哥送到县城火车站去天津上学。

今天早上姬羽告别了奶奶爸妈,背上行李出了村子,老爸不会骑自行车,姬羽没让老爸送,送他出行的是从初中就好上的邻村女同学许琳。

说起来许琳跟姬羽还是亲戚,她爷爷跟姬羽的奶奶是姑表兄妹,到了姬羽这代也是刚满五服,两家遇到婚丧嫁娶的大事都有走动,许琳家在白石岭一大队,姬羽家在白石岭三大队,两个村隔着一座山包,一大队离公社近些不过也有十三里地,姬羽上中学每天要穿过一大队,所以自打上初中俩人就结伴而行,不但同班还是前后桌,许琳比姬羽大三个月,开始俩人还表姐表弟的称呼,之后日久生情就把表字省略了,说起感情来,俩人的感情是真好,许琳模样身条都是中姿之上,发育的早也发育的好,不但有力气还有一双巧手,家务农活、缝补织绣样样拿得起,俩人结伴上山拾柴禾、采野菜、挖草药,都是许琳早早完成后再帮着姬羽,姬羽也有吸引许琳的特长,姬羽看的书多,能讲故事,三国水浒西游记、彭公狄公小八义,讲起来绘声绘色,每天上学放学许琳都嫌路太短,每晚都牵挂着故事的以后呢。俩人从表姐弟、好同学发展到超越普通友谊,也是一本书引发的,高一时大哥借到了一本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姬羽看完后,暑假在山坡割草时,给许琳讲了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当讲到保尔和冬妮娅的恋情时,许琳情不自禁拥抱了姬羽,当讲到保尔在全国苏维埃共青团代表大会跟丽达再次相遇,却得知丽达已经结婚生子时,许琳含着泪把姬羽的手放进了自己衬衣内,说不让自己留下遗憾。两年高中后,姐弟俩就剩下了最后城防没突破了,怕怀孕出事。一对青春少年山盟海誓,这辈子非对方不娶、非对方不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