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王定都(2 / 2)

外城告破

洪秀全、杨秀清甫至前线,便总结武昌攻坚时的经验教训,认为面对江宁坚城,不宜采取正面强攻的战术,还是应挖掘地道爆破城墙,并将城北仪凤门选为“穴地攻城”的主要方向。

从十三日开始,仪凤门外三条地道同时开挖,而地面则派遣生力军筑垒布防,掩护土营施工,清军探得城外动静,意识到太平军有掘地之举,便于城内深埋大缸,将目盲之人置于缸内静听,企图以“地听之法”来判断挖掘方向和地道进度,无奈仪凤门依山而建,与城外纵深距离较远,监听效果有限,守军也只能不了了之。

但“地听之法”失败后,清军将帅并未继续对仪凤门外施工实施军事干扰和袭击,也没有在城内就预防与破坏隧道采取任何反制措施,全城上下按兵不动,虚掷光阴,似乎在坐等末日来临。

十七日凌晨,洪、杨眼见隧道即将竣工,攻城器械渐次备足,便下令射火箭入城,内藏告示,宣称将“择于十日破城”,并告诫江宁民众,届时只要在家中闭门藏避,太平军入城后即保障其生命安全。

此后两日,太平军仍然昼夜出动,但并未大规模攻城,只是在江宁各门轮番偷袭、骚扰,以此达到持续疲劳守军的目的。

而清军虽接到“最后通牒”,却不知太平军将于何地、选择何种方式破城,陆建瀛、祥厚等人,普遍心存侥幸,认为“十日破城”之说,不过是太平军出言恐吓,以此动摇、瓦解守军意志,所以二人白天仅在城头巡视片刻,夜间便各自返回衙署安卧,而兵勇昼夜连续守城,却不见对手大举进攻,也是日渐懈怠。

十九日深夜,雾满拦江,江宁城外一片朦胧,太平军将士故意扎纸为人,又披红衣系于马上,一马一灯,鞭之奔走,数百骑趁夜“偷袭”江宁城西侧之水西门,待吸引守军注意之后,林凤祥立即下令,将城北三条地道内预埋的炸药同时点燃。

刹那之间,惊天巨响伴随地动山摇将沉睡中的江宁城彻底惊醒,仪凤门砖石倾颓、城墙瞬间崩垮数丈,守城兵勇哄然四散奔逃,而待命的太平军将士则趁机由破溃处一拥而入。

不幸的是,三条地道之中,尚有一处炸药未能及时引爆,而太平军冲杀入城之际,地底二次爆炸突然发生,千余先锋士兵当即被炸身亡,但其余部并未恐惧退却,林凤祥仍指挥数百精锐攀爬越过同伴尸体,由缺口处继续向江宁城内挺进。

波折再起

首批太平军攻入江宁后,迅速兵分两路,分别占据江宁城北鸡笼山、鼓楼岗这两处制高点,然后继续向城内快速突破。

被爆破声惊醒的两江总督陆建瀛,得知仪凤门告破已是六神无主,又惊闻太平军先头部队入城,更是如遭雷击,慌乱间便欲乘轿逃往内城,不料江宁将军祥厚,却以“总督大人当招齐兵勇继续抗敌”为由,拒绝为其开门。

陆建瀛无奈返回外城,可怜堂堂总督竟如丧家之犬般在街市游窜逃命,最终为太平军突击队截获,未及求饶,便被当街处死。

总督死讯在江宁城内不迳而走,守城清军人人自危,城北防务更是完全陷入瘫痪。反观太平军,此时北城已打开缺口,先锋部队不仅顺利入城,还击杀了清廷的封疆大吏,可以说江宁战役曙光将至,然而就在此时,战场突然再生波折……

首先,城内地主富绅自发率团练前往仪凤门参战,其余各处官兵也在陆续往城北增援,而林凤祥却没有继续派遣后备兵力入城,只是在仪凤门外坐等前锋部队的消息。

由于势单力薄,刚刚入城的先遣队又陆续被逼退出城,清军又顺势以麻袋装填沙土,填塞了城墙上的缺口,太平军无功而返,仪凤门“缺而复全”。

好在驻扎城南的李开芳部,趁城北混乱、各处清军奔走赴援之际,于城南聚宝门支云梯攀登城墙而上,得手之后便向江宁腹地发起猛攻。

而林凤祥突击队被意外逐出仪凤门后,随即便投入更多兵力,组织起第二次反击,午后,复以云梯登城,防守兵勇俱溃,北城终于宣告攻克。

至十九日傍晚,除内城之外,江宁各区域已逐渐被太平军控制,而各门城楼之上,那些冉冉升起的杏黄色战旗,也昭示着太平天国的江宁战役,即将迎来最后的决战时刻……

屠尽满城

江宁内城,即明太祖朱元璋修建的皇城,宽阔雄伟,城高墙厚,因满清奉行民族隔绝政策,内城一直由八旗兵丁驻防,满人也几乎全部居住于此,所以此处也被称为“满城”。

此刻,外城绿营武装虽被歼灭殆尽,然而满城内尚有八旗兵四千人,外加雇募的汉族壮勇四千人,江宁将军祥厚主持内城防务,严督旗兵、练勇依恃城垣负隅顽抗,更发动妇女、儿童协助守御。

从日夜间开始,太平军围绕满城四周,遍布炮兵阵地,昼夜不息向城上实施轰击,东王杨秀清亲自制定攻城计划,决定对满城东、南两面进行牵制性进攻,而将城垣较为低矮的西、北两面作为主攻方向。

黎明时分,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太平军在各个方向同时展开强攻,城头旗兵亦枪炮兼施予以还击,一时之间,满城内外硝烟弥漫、火光大作,而城楼上下箭矢蔽空、炮石如雨,喊杀、冲锋之声,响彻云霄,久久不绝。

由于太平天国一直宣扬排满兴汉、诛灭清妖的政策攻势,八旗官兵及其家属深感恐惧。危亡之际,求生的本能反而爆发出巨大的战斗潜力,不仅守城将士人人奋不顾身,甚至大量满族妇女也登临城头,向进攻的太平军施枪放箭,并疯狂投掷石块,而垂髫稚童则从旁彻夜呐喊助威,鼓舞守城兵卒士气。

连续三次强攻均被击退,城下太平军尸积如山,而余部仍前仆后继、冒死冲锋不停,杨秀清见部队伤亡太大,传令“准旗人拜降”,并暂时停止进攻。

生机乍现,旗人斗志渐有懈怠,然而祥厚拒绝投降,督兵继续死战,见清军冥顽不宁,杨秀清下令复以炮火猛击,并施放火箭,恰巧引燃城头火药,刹那烈焰升腾,浓烟滚滚,守军本就军心涣散,连番恶战又早已精疲力竭,见此情形,纷纷惊恐溃逃,太平军战士则趁势一拥而入,攻破满城西门,祥厚见大势已去,无奈于城中自刎而亡。

二十日深夜,太平军胜利占领江宁全城,夺取了起义以来最大的战略胜利。

江宁虽被攻破,但从武昌发兵以来,太平军可以说是第一次目睹这种众志成城、全民皆兵的状况,而满人负隅顽抗的态度和攻击内城时造成的重大伤亡,致使战后杨秀清勃然大怒,下令无分官兵军民、男女老幼,将内城所有满人全部屠杀。

一时之间血雨腥风充斥满城,其间哀嚎不断,伏尸塞道,境况惨不忍睹,虽有老弱未死者数百人侥幸逃出,最终也全部被太平军驱赶至城外河中溺毙。在太平军的挟恨报复之下,江宁数千八旗驻军及其家属三万余人竟无一幸免。

两日之后,天王洪秀全在三军簇拥之下进入江宁,随即将其改名为“天京”,并定都于此。

1853年3月,由南疆辗转北上的太平军,终于结束其居无定所、四处流窜的漂泊岁月,此后太平天国以天京为中心而牢据东南半壁,开始了与清政府长达十一年的分庭抗礼之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