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酸菜好不好,各地有各地的说法51(1 / 2)

“酸菜这东西,很早就在华夏的历史中出现了”

“后来又因为华夏各地气候环境原因发展壮大,最后形成各种模样”

陆源拍了拍手,走出了厨房门。

“现在各地酸菜众多,受大家熟知的主要有这五样“东三州酸菜”“渝州泡菜”“广洲西酸嘢”“贵洲酸水”“云州南酵酸””

“当然各地还有其他风味,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中又以前三者最为常见”

他说着打开门,推着车就要出去,晴天从后面跑出来望着他,他摆了摆手示意自己去去就回。

“东三州的酸菜基本融入当地所有的饮食文化,炒,炖,饺子馅,都有它的身影,这主要也是因为那边气候寒冷,冬季时间长,旧时能保存的蔬菜种类少,所以演化成了这样,对了,他们不叫泡,叫“渍”,当然大部分人也叫它“激酸菜””

“广洲西酸嘢这个就不说了,大街小巷应该都能见到其身影,主打一个水果蔬菜皆可“酸”,两广地区很多摊位随处可见,就算你没见过这个,那“螺蛳粉”至少吃过,其中的“酸笋”就是广洲西“酸”的代表”

“至于渝州泡菜吧...”

陆源说到这把车停在门口,接着抓了下脸。

“这个东西最广为大家熟知的应该是“老坛酸菜”,和东三州的酸菜不同,他们拥有一口独特的“泡菜坛子”,这个坛子能起到很好的水密封作用,这个坛子也是“万物皆可泡”的代表,处理得当,一坛能用很久”

【你聊这个我就不困了,老坛酸菜面嘛!足时发酵!我懂】

【没有土坑我是不认可的,泡菜坛子算什么,不是土坑没有独特的味道】

【楼上的别以偏概全啊,我们渝州自己家做的绝对安全放心好不好】

【东三州的不请自来,我们那边确实不说泡,而且记得小时候家家都做,现在嘛...唉...】

【贵洲酸水,自然发酵,出了贵洲我已经很久没有吃到了】

【三天不吃酸,两腿打窜窜】

...

陆源看着弹幕的消息笑了笑,接着带上头盔骑上小电驴。

“其实我个人口味更偏渝州泡菜的老坛酸菜一点,但老坛酸菜用到的菜是“芥菜”,我这边手头最多的是大白菜,所以选择了以大白菜为主料的“东三州酸菜””

接着他骑着小电驴就向着之前的方向驶去,大概半小时,他来到了之前见过的那条,退水后的河。

“我这次用的是比较传统一些的做法,所以我需要一块压酸菜专用的石头”

“当时教我这个的老板跟我说过,“东三州的酸菜好不好,看石头就知道””

说着他停下车,在周围四处寻觅起来。

“理论上,最好的石头选择是规整的“河堤石”,但我看了下周围似乎没有合适的,所以我退而求其次,选用大块的“鹅卵石””

“我这个缸比较小,挑一块合适的就够了”

他说着拿起一块捧在手里,用卷尺比了比大小,接着掂了掂重量。

“就这块了,不大不小刚刚好”

他将这块石头搬回车上,骑着小电驴很快又回到了家里。

推开门,停好车,他将石头抱回厨房,接着将之前一起买的泡菜缸抱了出来。

“我们先烧一大锅开水,然后把石头和泡菜缸好好洗一遍”

“本来是要晾缸的,但我这个小,认真擦拭干净,最好是保证里面不要有多余的水分”

接着陆源走到后面菜园取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