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青龙帝国四大臣 159(1 / 2)

之前我们也说了,青龙帝国晚年有四位大臣在青龙帝国长袖善舞,分别为左曾李张。

左大臣,六岁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学习八股文,15岁参加县试,荣登榜首,第二年参加府试,以第二名的成绩成为秀才,20岁参加乡试成为举人。

但是他的高光时刻就到此为止了,后来参加了三次会试,都没有考上进士,直到62岁,左大臣硬要去参加科举,太后没办法,直接送了他一个进士。

参加完乡试,左大臣家里彻底没钱了,只好成为了一个赘婿,住到了老婆家里。

说到左大臣,必须要提到李大臣,两人是同一时期开始崭露头角的,他们都是在剿灭天国军时期扬名立万,但两个人走上了也完全不相同的两条路。

李大臣主要是为的升官发财,他不在乎国家到底是否兴盛,只在乎自己能否步步高升。

而左大臣则更加实际一些,他认为当官不仅仅要为青龙帝国续命,还要为这个国家做一些事情。

因为思想观念不同,两人在日后的朝堂上也互相敌对。

左大臣之所以后来再也没有凭借实力考上进士,跟他年少看的闲书有很大关系。

左大臣少年时期喜欢看林大臣等人的书籍,很受经世致用思想洗礼,导致他对青龙帝国的局势有了一定的见解,左大臣对于地理和农学知识很感兴趣,也为后来收复安西奠定了基础。

就在这个时候,卡拉图大陆西方一个军阀入侵了青龙帝国安西地区,这个时候朝堂对海防和塞防问题引起了争论。

这个军阀实力并不强大,但是他的背后有巨大帝国的支持,巨大王国希望接住这个军阀,将青龙帝国西北纳入巨大王国版图。

左大臣很早开始关注安西,认为安西是青龙帝国重要关节,但青龙帝国对此有些不清醒,认为安西无关紧要。

朝堂上李大臣跟左大臣也一直唱反调,他认为青龙帝国打不过这个军阀和他背后的巨大王国,打了也要花费海量军费,打下来也难以防守,守住了也没有太大作用,因此主张放弃安西,专注海防。

李大臣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住海军的军费。事实上,李大臣准备放弃的不仅仅是安西,还有青龙帝国南方的两个附属国。

左大臣对此强烈反对,他认为海防固然重要,但安西是西北的屏障,不可放弃。

此时,左大臣说话的份量明显要比李大臣重,青龙帝国同意了左大臣的建议,于是,青龙帝国命左大臣收复安西。

左大臣收复安西的进程可以说摧枯拉朽的,仅仅用了七个月,便收回来大部分失地,然后左大臣继续向西进军,逼迫侵略的军阀自杀。

这时候李大臣心疼花出去的小钱钱,想要跟对方议和,放弃剩下的小部分区域,但被左大臣直接驳回,继续西征,直到收回整个安西。

收复安息虽然没有费太大功夫,但是之前无论是和外国列强拉扯,还是朝廷内部党政的背刺,亦或者协调地方配合,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些耗费了左大臣极大的心力。

收复安西,远不止后人一句话那么简单。

左大臣去世候,给四个儿子一人留下五千白银。

曾大臣,这是一个日记上的圣人,一个登上神坛的屠夫。

曾大臣作为四大名臣之首,剿灭天国军那一仗,便是他打出来的,也是他最战功赫赫的一仗。

说到曾大臣,我不得不提一个小事。

谥号,是皇帝给予臣子最大的荣誉,而谥号也有区别。

忠武,这个谥号因为诸葛丞相的缘故后面有很多牛人都得到这个谥号,王猛,郭子仪,高长恭,尉迟恭,岳飞,韩世忠,常遇春获得的都是这个谥号,忠武隐隐有第一谥号的架势。

但青龙帝国彻底把这个谥号玩臭了,他直接给予了六个剿灭天国军的将领忠武谥号,这六个将领,恐怕大多数人根本叫不上名字,自此,让这个谥号自此彻底不值钱了。

当然,此事也足以证明,天国当初对青龙帝国的威胁有多大,当时的青龙帝国有多么虚弱。

让青龙帝国宁可让忠武谥号泛滥也要制止这种事情。

至于六个忠武谥号水分大家懂得都懂,那六个忠武将领的老大曾大臣,半圣人这个称呼如果没有水分,大家信吗?

曾大臣,被认为是忠臣典范,他以理学修身齐家,被人称为德才兼备圣人,但他带兵期间屠城抢掠无数,又被称为剃头,晚年出卖国家尊严,讨好外国人,又被称为卖国贼。

至于后来人称他圣人,更多是因为他在日记中写的话,连未来那位写日记最有名的委员长,也非常崇拜这位曾大臣。

曾大臣的日记许多都是自身的思考和对后辈的教诲,以及他总结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曾大臣早年的日记还会写一些家书和一些抱怨,但随着官位越来越高,就越发值得人深思了,摆明了,就是给别人看的。

曾大臣的日记一边教导着要爱人,不要贪财,一边干着屠城抢劫,真是两不耽误。

家书是家书,捞钱是捞钱,泾渭分明。

家书中写了些当官要清廉,现实中收钱收到手软,还经常去一些肥差的地方当值,也就是考官,即收了银子,也收了门徒。

他写日记这件事,还是受到他的一个老师教导,说让他写日记,可以反省加静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