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适者生存(1 / 2)

天色渐晚,弥河公园的林荫道上的行人逐渐多了起来。有的是附近学院的情侣约会、有的是陪老人遛弯、也有带着孩子出来玩耍的、也有独自一人在河边观赏小鱼嬉戏的……一片祥和!可是谁又知道在这片祥和背后,有多少人在用生命维护着这份祥和呢!

郑钧感慨着返回到了车上,车上的时钟已经定格在了七点十五分。他靠在驾驶座的椅背上紧紧闭着双眼,双手轻揉着太阳穴,好让颅腔内的痛苦减轻一些。

半个小时后,郑钧回到了家,和老婆孩子一起吃过晚饭便又匆匆赶往了警署。因为,根据打捞队的反映好像找到了一些线索。

到了警署之后,便见到范吉强正在拿着几张照片凝望着。

“什么情况?”郑钧问。

“您来了,师父。”范吉强打了招呼,便将手上的照片递给了郑钧,接着道:“根据我们的人员对车辆的勘察,发现这辆车的刹车被人动过手脚,导致在行驶过程中车辆失控,进而致使车辆冲出马路发生事故。这应该是一起有计划的谋杀!”

“有这个可能!电话里说打捞队那边有了消息,详细说一说。”郑钧放下手里的照片,等待着范吉强揭晓答案。

“为了能够找到驾驶人员,我们动用了十四条民用渔船和两个专业打捞队,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沿途打捞,最终打捞上来一只鞋。通过对鞋子上面的纹路和残存的血渍鉴定,确认就是司机姚宗伟。但是,很可惜,并没有找到尸体。”范吉强说到最后声音小了很多,似乎怕打碎郑钧那最后一点点的希望。

其实,郑钧心理非常明白,在奔腾不息的江河里,别说是一个人,就是一头大象丢进去,就算不被河里的各种鱼类啃食殆尽,也会被厚重的泥沙淹没。找到……那只是一种奢望。

郑钧随后对同志们做了工作部署,范吉强依然跟进打捞队那边,并要求进一步扩大打捞范围。对于车辆被动手脚的情况,要求交通部门配合查找车辆沿途停留情况。另安排两组人分别对林秀英母女和姚宗伟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查。

一切部署结束之后,郑钧回到办公室,不由得又想起了那个让他尊敬无比的大哥……

姚宗伟被选为卧底线人,郑钧一直觉得这背后有一股力量在促使这个事情的发生。事实也确实如此,据姚宗伟后来讲述,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卧底线人是因为某特殊部门的推荐。

柳先行作为清水县警署的一员,他有责任守护民众头上的那片蓝天。可是一个警署大队的三人组是不可能将所有的不法分子揪出来的。

为了能够将清水县的不法组织连根拔起,他只能向上级申请设置卧底线人。他认为,只要卧底线人能够打入不法组织内部,就有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经过上级领导的批示和警署系统联合筛查,最终选出了包括姚宗伟在内的三名退伍军人作为卧底线人。由于卧底线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所以他们必须与组织签订保密协议,工作时长为五年,工作期间的薪资是上年度全县人均收入的三至五倍。

在经济逐步复苏的前提下和姚宗伟穷困潦倒的背景下,卧底线人一事自然而然就水到渠成了。在过去十年的卧底生涯中,姚宗伟没有见过自己的老婆孩子,甚至连一个电话、一封信也没有。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如果自己在卧底期间一旦露出马脚,他将面临危险将非常大。

为了保护家人,他只能将那份思念深埋在心里。但是,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自己,特曾经在孩子出生和老母亲去世的时候分别让柳先行给家里捎去过两封信。当柳先行将林秀英住院生孩子的事情告诉他的时候,他异常的高兴,并给孩子取名正军。正军之意,自然是处于他对曾经营盘的执念,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钢铁硬汉。

后来,是自己年迈的母亲因为心脏病突发而撒手人寰。在姚宗伟离开家的这些年中,林秀英也确实做到了像她自己保证过的那样。老太太的生活起居都是她一手操持,那份贤孝有目共睹,村里人没有一个不赞成的。

生活充满了希望,天下处处铺满阳光,那时候的姚宗伟是非常拼命的,为了家人他不顾生死。

老太太去世后的一个夜里,姚宗伟偷偷回到了家。那天夜里,林秀英他们两个人喝了不少的酒。在醉意中,林秀英第一次主动靠近了自己。第二天凌晨,姚宗伟在七岁儿子的额头上轻轻亲了一下之后,留下一句“再给我两年时间”,转身便再次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终于有一天,柳先行根据姚宗伟提供的信息,在一家小型宾馆内抓获不法分子七人,缴获赃物近十公斤。也因为这件案子的功劳,柳先行被调到了更大的平台发展。

柳先行走后,姚宗伟的卧底线人身份逐渐被遗忘。直到郑钧和姚宗伟在弥河公园的的凉亭下相遇的前一天,姚宗伟的存在才被重视起来。

据姚宗伟说,在柳先行调走之后和姚宗伟之间的联系就少了很多,平均一年也就是一两次。每次见面都是单独的,要不是在电影院,要不就是在菜市场!总之,柳先行是非常非常谨慎的一个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姚宗伟在面馆吃面的时候遇到了一群操着外地口音的人。这些人的出现立即引起了他的注意,清水县是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小小县城,外地人有但是不多。像这种五个人同时出现的情况,少之又少。加之,曾经柳先行和他说过,清水城内的外地人基本都是不法人员。敏锐的侦察嗅觉告诉他,这群人一定有问题!

姚宗伟吃过饭结账之后便在对面的马路上蹲了下来,他要等着那群外地人出来。果不其然,几个外地人从面馆出来之后便径直朝着距离面馆不足五百米的一家洗衣店走了去。在洗衣店的门口放着四台还没有拆箱的洗衣机,老板站在店门不停的四下张望着,目光中吐露着警惕和不安。

几个外地人走到店前和老板简单聊了几句之后,便有四个人分成两人一组,将洗衣机抬到了店内。同时,店门也被关了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