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好心疼小江33(2 / 2)

江弦熟稔的在椅子上坐下,瞥眼桌上堆着的书籍,《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欧也妮·葛朗台》《猎人笔记》《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堂吉诃德》...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1958年,中x部指示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编选“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是新中国第一套系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大型丛书。

此套丛书代表着翻译界最高水准,李健吾、傅雷、丰子恺、杨绛...皆参与译制。

因封面淡雅,一概都是米黄色网格,文学爱好者们亲切的称之为“网格本”。

“张老师,你从哪弄这么多宝贝?”江弦不由得好奇。

要知道,这年头书是很珍贵的东西,买书都是排队买,新华书店门口大半夜就有人排长龙,“网格本”更是供不应求。

“潘家园,他们书商可精了,把网格本塑封一下,就包一层膜,一本就能卖60到80块钱。”

“多少?”江弦听傻了都。

这一本书,比他妈一个月工资都多!

“张老师,你也太舍得了。”

“花就花了,我一没孩子、二没家庭,钱攒着也是攒着...”

张洁没结婚,她有个身份特敏感的恋爱对象,她写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就掺杂了这段复杂爱情中的感悟。

“张老师,你帮我看看稿子。”

“写完了?”

“还没,但是马上收尾了。”江弦把手里厚厚一沓稿子递过去。

张洁惊呼。

“写这么多了?”

她上次看的时候才几千字,现在应该有个三四万字了吧!

“我好好看看,你自己倒水喝吧。”

交代一句,张洁坐在椅子上,找到新写的段落。

先看到出现了个人物,于北蓓。

长张狐狸脸的女孩于北蓓,是传统意义上的“坏女孩”,第一次见面她便亲昵的搂紧“我”,在“我”迅速沉沦温柔乡之际,她又跑去别的男孩儿家过夜。

这使“我”忧心如焚。

[“你们三个人昨晚怎么睡的?”方方问他们,“屋里就两张床。”

“上半夜睡这张床,下半夜睡那张床。”于北蓓从容应付,然后咯咯笑起来。]

张洁会心一笑,这个人物刻画的不错,生动,新颖,是文学作品中从未出现过、现实生活中又真实存在另类形象。

她肯定了于北蓓这个形象,然后继续往后看。

米兰这个角色又出现了。

米兰是“我”青春期勃发的荷尔蒙的欲望对象,江弦用极美好的文字去描写她。

[这个活生生的、或者不妨说是热腾腾的艳丽形象便彻底笼罩了我,犹如阳光使万物呈现色彩。]

故事没有像张洁所想象的陷入俗套。

米兰的形象开始颠覆并摇晃。

很难想象,江弦在第四章的末尾,这样去描写那个光彩照人的米兰:

[我甚至能闻到她腌脏的嘴中呼出的热烘烘的口臭和身上汗酸味儿。有一阵,我还怀疑她有狐臭,这个怀疑由于太任空无据和不久也放弃了。但我有确凿的证据认定她有脚气,她夏天赤脚穿凉鞋,脚趾间和足后跟布满鳞状蜕皮。]

这样写确实对了。

而且极妙!

张洁很认同江弦这种写法,力透纸背、鞭辟入里的诠释那个年纪男孩的拧巴。

爱慕又不敢表达,只能酸溜溜的贬损。

但是...

她忍不住抬头瞥了眼桌对面的江弦。

创作源自生活。

就目前故事的剧情发展,她很难不去怀疑,江弦年幼时曾在感情方面,遭受过多么巨大的创伤。

光是想象一下她都忍不住心疼。

这么好一孩子,怎么净被坏女孩伤害!

......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