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米兰的原型是...34(1 / 2)

江弦正捧着本《安娜·卡列尼娜》看的出神,抬头望见张洁正盯着自己。

“看完了?”

“四章都看过了。”

“你感觉如何?”

“没想到小江你把情感描写的这么细腻,温柔到骨子里的东西看起来那么真实。”张洁毫不吝啬的表达着自己对这篇文章的喜爱。

“你是怎么想到这样一篇小说的?你是大院儿出身?”

“不是。”江弦摇了摇头。

张洁有些难以置信。

“那你怎么写的...”

“我插队时候认识一朋友叫姜世伟,他是大院儿出来的,那会儿下乡无聊,我听他讲了很多大院儿里的事儿。”

“原来如此。”张洁欲扬先抑,抛出真正好奇的问题,“小说里的女孩儿形象,有原型吗?”

“有。”

真有!

张洁心里一嘀咕。

这孩子果然有故事。

“是小江你以前的对象?”

“不是,我这段时间特别喜欢听邓丽君的歌儿。”

“......”

张洁不是个顽固的老古董,相反,她是带着些反叛精神的。

邓丽君的歌曲她也很喜欢,常锁起门来偷偷的听,那些被批判为靡靡之音的歌曲,在她听来有着难言的魔力与魅力。

但若是从中听出个米兰,她可不大相信,她更相信,是因为那段过去一片狼藉,所以江弦不愿提起。

“还有就是,张老师,你看过《红玫瑰与白玫瑰》么?”江弦忽问。

“张爱玲的?自然看过。”不仅看过,张洁还被张爱玲这篇小说深深的折服。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张爱玲已经在文坛消失很久了,忽然听到她的名字,张洁有些难言的激动。

顺嘴一提,此时张爱玲仍生活在海外,尚未辞世。

“我很喜欢小说里白月光的说法,寄予希望却无法拥有的人叫白月光,白月光的爱情是虚假的,可望不可即,爱而不得。

此前,我又偶然听闻费小通大师追求杨绛先生的故事...”

费小通是蜚声中外的大先生,是中国社会学开山立派级的人物,有句戏言:若要把中国的社会学派分类,要么是费小通派,要么是其他派。

然而费小通儿时体弱多病,母亲怕他被欺负,就把他送去了女校读书。

作为女校唯一的男生,费小通反而被欺负的更惨了,还有个调皮的女孩,最爱拿这个温顺的小男孩儿取乐,这个女孩名为杨季康,即杨绛先生。

情窦初开的费小通总认为,‘她在闹,我在笑,她给予我格外的关注,这就是爱情了’,其实杨绛压根没往那处想。

到了大学,费小通还在同学中宣称:追求杨季康必须过我这一关。

虽然招来杨绛一顿骂,但他总觉得,他和杨绛这么近,她肯定会先选择自己。

结果是,杨绛在清华园遇到了她的一生挚爱钱钟书。

后来好多人说,杨绛长得不太行,费小通巨帅,根本不可能看得上她。

这就是乱讲了。

白月光懂不懂?

白月光的威力就是白月光本人来了都不行。

返回